護農隊現在的經營狀況其實很糟糕,王可川的積蓄全花光了,在用路長營賣房的錢強撐。
王可川是科班出身,開過寵物店,掙了點小錢,自己養了三條獵犬。
那年特殊情況,春節期間在老家待得特別久,他獲得了一段成年后難得的親近山野的美妙時光。
黃土沙地里,嶺坎溝坡上,王可川看見了三條獵犬原始的本能被山風喚醒。
山風帶來野獸的氣味,對獵犬而言,那種吸引力遠超異性的荷爾蒙。
一次次的飛奔而去,一次次的呼嘯而回。
三條獵犬配合默契,數次逮回來野兔、松鼠,更有一次拖回來一頭十幾斤的野豬仔。
村里對三條獵犬的評價非常高,人人喜歡。
王可川開始覺得,他之前理解的狗,對狗做的一切都是錯的。
追捕獵物才是獵犬最終的歸宿,而不是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在溫暖的懷抱中,消磨掉一身的本領和與生俱來的野性。
索性,他盤掉寵物店,拿出部分積蓄,返鄉建起了狗舍,一心養起獵犬來。
他對外人說,父母年紀大了,想離父母近一點。
他對父母說,養獵犬賣要比開寵物店賺的錢多。
他對自己說,想要給獵犬一個完整的狗生經歷,這是尊重生命的方式。
首到父親的意外讓他轉為職業獵人。
轉職獵人的頭兩年,王可川過得極度艱難,平均每條獵犬每天的伙食費超過8元,10條獵犬一年光吃就得吃掉將近3萬塊。
油費、治療、手術、買狗等等大頭開銷讓他數年的積蓄沒挺過第一年。
第二年的狗糧是賣掉三條純種獵犬換來的。
王可川說服自己的理由就是16大于3,狗舍己經擴張到19條狗。
還有16條狗要吃飯,只能賣掉三條最值錢的。
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就在王可川咬牙也堅持不住的時候,遇到了貴人路長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