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微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房間,陳天遠己經坐在桌前,攤開一張用鉛筆密密麻麻標注的報紙。
這是他從舊報攤上買來的幾份財經報紙,通過這些信息,他在尋找那些未來將帶來巨大回報的投資機會。
前世的記憶讓他比其他人多了一份從容。
雖然現在是1990年初,中國的股市剛剛起步,還沒有進入真正的繁榮期,但陳天遠知道,這個市場將在未來幾十年里翻天覆地。
而他要做的,就是用重生帶來的先知優勢,在這個混亂但充滿機遇的市場中,贏得屬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手頭的資金并不多,只有之前在縣城打零工攢下來的200元。
這筆錢在普通人眼中也許是幾個月的生活費,但在陳天遠眼里,這卻是改變命運的起點。
“不能貪,風險太大;也不能慢,機會稍縱即逝。”
他自言自語,筆在報紙上圈出幾家潛在的公司——這些公司在未來都將成為市場的中流砥柱,但此時的股價卻低得讓人心疼。
在他的記憶里,某些國企即將迎來政策扶持,比如能源和基礎設施相關的企業,而一些輕工業公司則會因為市場競爭過早衰敗。
他快速篩選出兩只股票:一只是與電力建設相關的龍頭企業,另一只是剛剛起步的消費品公司。
幾天后,他來到鄰近的證券交易所。
1990年的交易大廳顯得十分簡陋,只有幾臺電子屏幕,密密麻麻地滾動著股價信息。
一群人擠在大廳里,高聲議論著,有些人興奮不己,有些人垂頭喪氣地盯著屏幕。
陳天遠站在人群中,表情平靜,目光如炬。
他并未像其他人那樣盲目跟風,而是按照自己的判斷果斷下單。
他將60%的資金投向電力公司,剩下的資金買入消費品公司的股票。
完成交易后,他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留在大廳里緊盯屏幕,而是轉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