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整整歇一年。
何大清走之后留下的錢,也在這一年被花十之八九。
首到第二年帶著何大清的書信,到鴻賓樓找到何大清的師兄,拜他為師,到鴻賓樓學徒。
當時自己是既要去鴻賓樓學徒又要照顧雨水,偶爾一大媽和聾老太太會給搭把手照顧雨水。
自己在鴻賓樓學徒是沒有工資的,學徒的工資全部都是給師傅的,兄妹二人靠著,每月何大清寄過來的錢,艱難渡過兩年。
首到1955年公私合營,婁氏軋鋼廠改名第三軋鋼廠的時候,第三軋鋼廠擴招,易中海把自己推薦到軋鋼廠。
這個時候自己每個月有十八塊的工資,偶爾還能帶點剩菜剩飯回來,兄妹二人的生活也慢慢好起來。
可是好景不長到1959年,又趕上三年困難時期,兩人又都是能吃的年紀,定量不夠吃,工廠也物資匱乏,沒有剩菜剩飯可以帶。
長期吃不飽導致營養不良,雨水也就是那時候瘦了,再就沒胖起來。
到1964年雨水18歲中專畢業,工作后,何大清不再給兄妹二人寄錢。
想到這里,何雨柱感覺那時候跟妹妹一起生活也挺好的,還記得那時候買吃的,自己都會一分為二,自己和雨水一人一半,自己這一半很快就會吃完,然后就變著法的從雨水手里扣吃的。
雨水每次都是嘴上說的厲害不給,可是每次最后都會把吃的,分給自己這個傻哥哥一些。
兄妹二人都是刀子嘴,豆腐心,嘴里不饒人,但是也見不得別人不好。
雨水工作后,經人介紹認識片警,二十歲把自己嫁了出去。
對于雨水的婆家何雨水還算基本滿意,雨水的公婆都是體制內的人,家庭條件挺好,對雨水也不錯。
只是對于這個妹夫,多少有點不大滿意,也不是他對自己妹妹不好,他對自己妹妹挺好的,只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基本上常年不著家。
雨水一個人,既要照顧孩子,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