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末年,皇權漸趨式微,往昔綱紀亦如殘垣斷壁般崩頹。
彼時,藩鎮割據,各據一方沃土,擁兵自重,視王命如敝履;世家門閥亦乘勢崛起,于風云變幻的朝堂與江湖間縱橫捭闔,攪弄乾坤。
其間,數場聲勢震天的起義,恰似燎原烈火,以不可阻擋之勢熊熊燃起,如洶涌洪流般極大地損耗了周室的國力根基。
曾經威嚴赫赫的周室,至此搖搖欲墜,猶如狂風中的殘燭,終是難以維系天下共主那至高無上的尊位。
而后,天下局勢如滄海桑田,瞬息萬變。
北方廣袤大地,為異姓王李鴻強勢占據;南方錦繡河山,則落入大將軍陳遠章之手。
此二人皆覬覦天下正統,互不相讓,劍拔弩張之勢一觸即發。
于是,戰火綿延,長達數十載。
兵燹所到之處,生靈涂炭,百姓如墜無間地獄,苦不堪言,在水深火熱之中苦苦掙扎。
而那大一統的千秋偉業,此時卻如鏡花水月,遙不可及。
幸得當世大儒忘稷先生,以其高瞻遠矚的卓識、悲天憫人的情懷,毅然挺身而出,奔走于南北之間,只為勸和息戰。
先生不辭辛勞,穿梭往來。
憑借其淵博精深的學識與令人敬仰的崇高威望,終使李鴻與陳遠章為天下百姓計,達成休戰共識。
遂于南北之間,精心擇地,特立一座城池——中都城。
此城如一道堅固的屏障,將兩方隔絕開來,使其各自立國而治。
中都城,交由崔、盧、韓、朝西大世家輪流掌管。
這座城,不僅是南北商貿往來不可或缺的咽喉要道,更是雙方和平共處的不朽象征。
自茲以后,北辰與南臨兩國劃定邊界,各自為政,互不侵擾。
往昔紛爭暫且止息,天下局勢稍得安定,百姓亦暫獲喘息之機。
而后,忘稷老先生于中都城之北的玉山,傾其畢生心血,精心創立玉山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