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是青春的代名詞,被人們賦予了各色意義。
在影視劇中,這個年紀的少女(名字是ABB式)心中往往有個白襯衫的清爽少年,又有丁香結般解不開的酸澀心事。
不過徐盼盼并不符合這個定律。
她兩眼常年掛著黑眼圈,面黃肌瘦,臉上溢滿了滄桑和憔悴。
無他,軟弱的媽,家暴的爸,破碎的家庭和可憐的她。
從小到大,父母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里無時無刻都有一股低氣壓,讓人喘不過來氣。
在父母吵架時,她曾經認真勸過媽媽王梅離婚,收獲一句,要不是為了你,我們早離婚了,你應該懂點兒事兒才行啊!
你這孩子是怎么說你爸爸的?
大人的事兒,小孩兒別管!
她知道父母吵架的原因沒有兒子。
原先她有個弟弟,可惜他打娘胎里生下來就有病,又瘦又小,不到兩個月就死了。
為什么生下來就會有病?
一個常年酗酒的老男人的精子能有多健康?
一個常年勞累的家庭婦女身體也不見得好,加上她為了生兒子吃的那些亂七八糟的藥,孩子能好才怪。
但這一切在徐建國的口中就成了王梅的原因,常常罵她是個不能生蛋的母雞,什么用也沒有,所以活該挨打。
在親戚口中就是沒有兒子緣,在鄰居看來就是造孽造多了。
媽媽生了弟弟后傷了根本,沒有了生育能力。
從此爸爸不是打就是罵,好像生不出兒子是什么天大的罪過一樣。
連帶著小小的南絮也被牽連,常常挨打受罵,身上滿是青紫。
她挨打時,媽媽只是嗚嗚咽咽的哭著不阻攔,在被打后勸她;“你爸爸太生氣了,不要怪他,忍忍就過去了。”
自從無法生育,王梅就好像沒了底氣,畏畏縮縮,任憑丈夫打罵。
在高中的時候,徐盼盼想逃離的心升到了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