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過后,河灣村一片狼藉,老張一家開墾的荒地更是慘不忍睹。
積水沒過了腳踝,原本翻整好的土地被沖得溝壑縱橫,新購置的農具也被沖得七零八落。
一家人站在荒地旁,望著這片“慘狀”,心情沉重到了極點。
然而,老張深知此時不能沉浸在悲傷中,必須盡快行動起來。
他挽起褲腿,率先走進泥水中,大聲喊道:“孩子們,別愣著了,咱們先把水排出去,能救一點是一點!”
張建國、張建業和張秀蘭聞聲,也毫不猶豫地跟了進去。
他們用鋤頭、鏟子等工具,在荒地周圍挖出一條條排水溝,引導積水慢慢流出。
雨水混著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衣衫,但沒有一個人喊累。
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荒地中的積水終于逐漸退去。
可眼前的土地,己變得泥濘不堪,想要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又得花費一番大力氣。
接下來的幾天,老張一家重新翻整土地,清除被雨水沖來的雜物和石塊。
每一次揮動鋤頭,都像是在向挫折宣戰。
他們的雙手磨得更粗糙了,肩膀也因過度勞累而紅腫,但沒有一個人有半句怨言。
就在老張一家為恢復荒地而努力時,張建業在城里認識的一位農業技術員聽說了他們的遭遇,主動提出要來幫忙。
這位技術員名叫李華,年輕有為,對新興農作物的種植有著豐富的經驗。
他來到河灣村后,仔細查看了荒地的土壤情況,又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給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
“張大哥,你們選的這個蔬菜品種雖然市場前景好,但對土壤肥力要求較高。
經過這場暴雨,土壤中的養分流失嚴重,得想辦法盡快補充肥料。”
李華說道。
老張皺著眉頭,有些為難地說:“可我們剛把錢都花在開墾荒地和買種子上了,現在手頭實在不寬裕,這肥料……”李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