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4章 (第2頁)

第34章

承重度是作用在手臂上的,機甲只是個載體。

把載體換成其他東西,石頭、一根筷子也能輕松做到。

......

訓練有素的軍人們,頭一次覺得自己的訓練不夠。

一根筷子裝兩個機甲手臂,就能抬起幾十人都不一定抬得動的金屬塊

已經不是世界觀的問題,人生觀價值觀所有觀加在一塊,都想象不出來。

但——看著臉色未變一下的林軒,恍惚中他們竟覺得,這個年輕人真的能做到。

本來還有人想問機甲會不會無法承擔,現在實證擺在眼前,質疑聲和詢問聲全無。

還有什么是林軒想不出來做不到的

第一階段承重度實測成功,進行第二階段。

以為這就結束的高隊和周隊,同時向他看來。

第二階段!

嗯。

第一階段是抬起實驗,第二階段要復雜很多。

在林軒的命令下,又有幾塊金屬塊從多輛卡車上被弄下來。

其中有高強度合金、鈦合金等,重量從10噸到20噸不等。

有方才的震撼情形在,兩個隊長不約而同地猜到什么。

那位林工,莫不是還要用機甲舉起所有金屬塊!

林軒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想的沒錯。

目睹機甲走到一塊15噸左右的高強度合金前,高隊吞咽著喉嚨。

林工,這塊金屬塊重量在15噸左右,會不會壓迫到機甲和手臂

方才的實測已證明機甲手臂的靈敏和重要。

有半點受到損傷的可能,都得讓他們心疼上很久。

不會。

要不是實測需要一步步進行,林軒早讓人去找來幾塊幾十噸的大石頭。

別說是15噸,將近20噸對機甲手臂也不是問題。

事先被打過預防針的院士和專家,擔心程度不比他們少。

演示里把機甲總承重度以下的全部進行模擬過,沒有出現過一次意外。

實測卻是第一次。

開始前,有人小聲猜測是否真的能成。

我們要相信林工。

在林工之前,世界上敢提出這個理論的都沒有,不還是被他研究出來

哪怕是總承重5噸以上的機甲,在國際上也屬于不可能完成。

機甲多是進行協助工作,沒人會在承重度上去下太多工夫。

10噸的金屬塊都試過,15噸的也沒差多少。

青年院士默默看了眼說話的老院士。

將近5噸的差別,你說沒差多少

他記得老前輩為人不是挺嚴謹的嗎

那位老院士雙手背在身后,抬著腦袋。

經過連日來林軒的打擊,他的嚴謹早已被打擊得半點不剩。

當然,研究的時候另說。

如同方才的情形,機甲在眾人的注視下,將那塊近15噸的金屬塊抬起。

幾秒鐘過去,全場沒有任何聲音,所有人都在注視著機甲和它手里的金屬塊。

舉起金屬塊后,機甲表現依舊輕松,連腿都沒哆嗦一下。

足足快半分鐘的時間,有人驚呼出聲,難掩喜悅。

成功了!

它真的能把15噸的金屬塊舉起來。

看它的樣子,還能繼續堅持!

從震驚到驚呼聲,只需要一個林軒。

全體目光落在那個年輕人身上。

他真的做到了!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