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97章 (第1頁)

答案是基因,基因這東西最能忠實地復制自己。

一個企業的基因,就是由企業最終決策者決定的。

人決定了事,一個企業的發展很難超越老板的決策邊界。

當初栁船致創立了聯想,聯想的基因就定了。

他是最終決策人,也是唯一決策人,最終他的稟性、文化及專業能力水平就決定了連想的基因。

栁船致不做,他楊一木來做,自然也是可以的。

但楊一木有自知之明,他既沒有技和工的基因,連貿的基因都沒有,也沒有互聯網的基因,更沒有做整合的基因,

從本質上來說,上一輩子他只能算是一個小有錢財的俗人,而且還是一個失敗過一次的俗人。

這一世,他只是一個重生者,僅僅掌握了一些未來發展密碼而已,當然還有一些情懷。

就好比一句話,玉米只能長出玉米,土豆只能結土豆,豬只能前拱,雞只能后刨,蚯蚓只能鉆地游。

也因此,恒大搞不好礦泉水,萬達做不好電商金融,不論引進多牛的人都不行。

甚至后世一些房地產開發商都搞大健康醫療產業,不缺錢、不缺人,為何總搞不成?因為搞來搞去還是房地產思路模式,除這一套別的也不會。

所以,楊一木知道自己必須禁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自己擅長的就去做,不擅長的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而不是像那些人一樣整天忙著賺快錢,最后啥也干不好。

何況這里是皇城,那么多端大飯碗的,天天接觸,近水樓臺,人家可能給你點機會,機會給多了,誰能禁得住誘惑?

即使禁得住,也有人情問題。你不接,臉真大啊,真拿端大飯碗的不當干部嗎?可礙于面子接了,很難靜下心來一門心思向目標持續沖鋒。

這也就是后世不少南方老板不愿把總部搬到皇城的原因,擔心陷進關系網中,分散精力,不能踏踏實實專心搞企業。

而李廣楠只想埋頭搞技術,不擅長這些,但栁船致會這些呀。

所以,若是楊一木自己來做,真不好說了,這也是他找栁船致而不是找李廣楠的根本原因。

當然一開始合作的基礎就是錢,座無序,利有別,楊一木倒是早已有心理準備。

打一開始他的想法,就是可以借栁船致的力,讓他搞定鄫茂潮,讓他把李廣楠給挖過來,這樣就有了在計算機行業內的支點,也就打開了了解這個行業的窗戶。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