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來,要是能買下來,就能以“不破風水”為由留下那些值錢的東西,這樣既能把祖宅買回來,也能賺一票大的,簡直是一箭雙雕,還有比這更劃算的買賣嗎?
當然,前提是能不驚動這小鄉(xiāng)巴佬是最好的。
“阿爸,安州嘛有出龍魚是呣?我哪會無注意到?”喬耀祖女兒打進門就沒拿正眼瞧過人,這個時候也有點吃驚了起來。
“你個小孩懂什么?”喬耀祖解釋道,“大陸雖然水質(zhì)硬,不適宜龍魚生長。但最好的龍魚,幾乎全都來了大陸。那幾條絕對是極品,三萬美金一條都算便宜了。你爸我什么時候看走眼過?哎,那小子有點動心了,都快談成的事兒,都讓你媽這么一來給攪和了!”
在馬來亞,龍魚屬于野生魚,早些年基本被拿來食用,抓到這些魚都是風干、腌制,做成魚干拌飯。
其實,龍魚的名字和龍一點都不沾邊。
七十年代,一個聰明的華僑覺著這魚長著翹翹的胡須、堅硬而閃光的鱗片,外形具有龍的特質(zhì),再加上威武霸氣的游姿、捕食時兇猛的姿態(tài),神韻上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龍非常像,就帶到了新加坡作為觀賞魚來養(yǎng)。
后來又流行到了香港和臺灣,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將它叫成龍魚了。
被賦予了龍的名字后,這種珍貴魚類的種種特質(zhì)都被挖掘出來,都說它的身體雄偉、長壽,氣質(zhì)尊貴,繁衍歷史古老而神秘。臺灣出版的龍魚雜志稱它“頂級精神寄托動物”。
傳入香港后的龍魚不僅養(yǎng)來鎮(zhèn)宅、擋災(zāi),還多了一項功能招財,香港人還特別注重這個。
這些年,喬耀祖往來于馬來亞、香港,靠做龍魚生意發(fā)了一筆財。
喬耀祖又重重地嘆了一口氣,皺著眉頭對女兒道,“喬妮,你國語本來就差,回國了還不趕緊學,你弟被你媽慣壞了,整天狐朋狗友,以后爸這一攤子生意可是指望著你了!”
喬耀祖的小女兒沒接他的話茬,而是眼珠一轉(zhuǎn),給出了個主意,“爸,那鄉(xiāng)巴佬小子既然油鹽不進,之前西園飯店吃飯時,不是有市委領(lǐng)導的人說以后要是有什么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找他們的嗎?”
喬耀祖思量了下,好像有那么一回事,心情頓時也好了起來,笑著道,“你這丫頭總算機靈了一回。實在不行,就只能走點特殊門路了...”
等喬家人走后,楊一木也沒了曬太陽的興致。
林秋送來早飯時忍不住說,“說了你還不信,我就說那一家子都是白眼狼吧,現(xiàn)在倒打起這房子的主意來了。”
楊一木冷冷一笑,“這老狐貍跟我玩迂回戰(zhàn)術(shù)呢。不過他不點破,我就裝糊涂。要不是看在老喬面子上,我都懶得搭理他們。”
林秋問,“下次再來,我就說你不在,直接轟走?”
“見機行事吧,逼急了撕破臉也無所謂。”楊一木淡淡說道。
楊老頭踱步過來的時候,見桌子有油條,不客氣地拿了一根,在楊一木身邊坐下,徑自搶過他手里的茶壺灌了一大口,“那小子來過了?”
“來者不善哪......”楊一木朝魚缸努努嘴,“我看醉翁之意不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