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61章 (第1頁)

“舅舅別生氣,銀子都在國庫呢。”

朱允熥見藍太平動了真怒,于是忙起身遞上一碗茶勸道。

“陛下,您到底什么意思?”

藍太平聽他說銀子都在,人就有些懵了。

“舅舅先喝茶,聽外甥給您慢慢說。”

藍太平見狀,也只好接過茶碗坐下來。

“是這樣,這些日子朝臣們都上奏折建言重新修建大運河。”

“朕一直沒答應,一方面是因為需要花費的銀子實在太多了。”

朱允熥也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搖著頭說道,“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大量的徭役,朕于心不忍啊。”

“畢初登大寶未曾恩澤天下,又怎能不顧黎民死活而榨取民力?”

朱允熥略顯稚嫩的面龐,此時卻有了一絲憂國憂民之色。

“陛下能有如此想法,那已是萬民之福了。”

藍太平稍感欣慰,這外甥還是有當一代明君的覺悟。

“但這遼東軍餉一事,讓朕想明白了。挖通運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朱允熥趁機說道。

藍太平聞言默然,他其實是不贊成修運河的。

這大運河雖然早就有之,歷朝歷代也都挖淤泥堤岸不斷維護。

但直到元朝,這情況就有變了。

元朝和其他朝代并不一樣,他們并未真正的融入到漢文化中來。

他們的統治者也不關心民生,也不懂得如何治理天下。

只是把中原地區,當成一個更大的牧場而已。

所以更不會維護大運河,他們認為有戰馬的鐵蹄就足夠了。

經歷了百余年時間,大運河許多地方已經堵死。

要想讓這條大運河重新煥發生機,那涉及到清淤,引流,改道,拓寬等等。

整個過程下來,所耗費的物力,人力,財力將是無法想象的。

“陛下,重新挖通運河弊大于利。”

藍太平思慮片刻,還是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

一縷失望之色從朱允熥臉上一閃而過。

“舅舅,朕有些乏了。”

“這件事明日朝堂再議,正好也可以聽聽百官的意見。”

朱允熥說完打了個哈欠。

“那臣就不打擾了,只是那遼東各衛所的軍餉?”

要知道,軍餉是維持軍隊穩定的基石。

如果士兵飯都吃不上,那不但士氣低落,甚至會引起嘩變。

“讓將士們再忍忍,等明日朝議出結果再說吧。”

“這么些日子都等了,也不差這一兩天。”

說罷朱允熥起身往后殿走去。

藍太平搖了搖頭,心中不禁暗道,“允熥這孩子,不知邊塞將士的疾苦啊。”

第二日奉天殿,藍太平位列武臣之首。

身后站的則是哈欠連天的常升,他瞇著熊貓眼問我,“威國公大人,今天怎么有閑情逸致來上朝?“

面對他的調侃,藍太平忍不住罵道,“老子再不來,你們被人賣了都不知道。”

他的聲音很大,許多文官也都朝這邊望了過來。

藍太平面掛冷霜,陰冷的目光令那群文官紛紛低下頭不敢再看。

“皇上駕到“

隨著殿前太監尖尖的聲音響起,朱允熥進入大殿。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眾大臣都跪下行禮。

“眾愛卿平身。“

“謝陛下”

朱允熥掃了一眼,看藍太平也來了。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