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75章 (第1頁)

第75章

太后見過德妃后,翌日一早便差人把皇后鄭宛叫到了壽安宮。

皇后一到,壽安宮的宮人們便向往常一樣,從殿內退了出去。

朱漆雕花門吱呀一聲合攏的剎那,太后手中的佛珠突然重重拍在案幾上。

哀家都聽說了。

太后半闔著眼眸,聲音寒涼,昨日那般天賜良機,既能除去竇氏腹中的胎兒,又能栽贓給陶氏,你為何統統都放過了

鄭宛先是一怔,隨即唇邊勾起一抹淺笑,緩步輕移,在太后身側的紫檀木椅上坐下。

她執起案上的茶壺,為太后斟了盞新茶:

姑母這般說,定是只聽了一面之詞,叫人蒙蔽了。

太后沉著臉,冷眼睨了鄭宛一眼,顯然不信德妃有誆騙蒙蔽她的膽量。

姑母您想,鄭宛將茶盞輕輕推至太后跟前,

昨日我剛解禁足,若竇昭容在我的熙春宮出事,此事即便不是我做的,可就發生在我眼皮子底下,這失察之罪也是逃不掉的。

見太后神色稍霽,她又壓低聲音:

若只是讓我受些責罰倒也沒什么,可我擔心鄭家會因我受到牽連,這才急急宣了太醫保住那孩子。

太后神色微動,接過茶盞抿了一口,茶煙氤氳間,她忽然抬眸:那陶氏呢你助她脫罪作甚

鄭宛輕嘆一聲,滿臉無奈之色:

姑母明鑒,并非宛兒要幫陶氏,實在是她太過機敏,那帕子上的破綻,是她當眾點破的,即便我不助她查明,她也會鬧到皇上面前的。

她忽然傾身向前,聲音又低了幾分:

其實宛兒一早就看出此事是德妃一手謀劃的,昨日所為,與其說是幫陶氏,不如說是在救德妃。

太后手中佛珠驀地一頓。

鄭宛抬眸,與太后四目相對:

若此事任由陶氏鬧到皇上面前,以皇上對陶氏的情分,定會徹查此事,屆時被賜死在內宮獄的,恐怕就不止一個潘才人了。

太后頓時眉目舒展:此事你處置得宜,不愧是鄭家教養出來的。倒是安凝那丫頭,行事太過莽撞,回頭哀家再好好說說她。

鄭宛正欲告退,卻聽太后又道:三伏將至,前往行宮避暑的名冊可擬好了

姑母放心,已依照往年的舊例擬妥。

鄭宛話音未落,太后便擺了擺手。

今年破個例。太后端起茶盞輕抿一口,陶氏的孩子年幼,經不起舟車勞頓,就讓她留在宮中照看。至于竇氏......懷著身子最是畏熱,帶上罷。

是,宛兒回去就改。

鄭宛爽快應下后,帶著若槿,恭敬地退了出去。

回到熙春宮后,鄭宛徑直將那份早就擬好的行宮避暑名冊遞給若槿:

送去朝暉殿,請皇上御覽。

若槿雙手接過,卻遲疑著沒有挪步:娘娘,這份名冊......還未按太后的吩咐修改。

不必改。鄭宛唇角微揚,指尖輕輕掠過案上新插的芍藥,就這么呈上去。

若槿擔憂地看了名冊一眼:可名冊沒改,您怎么跟太后娘娘交代

鄭宛忽然輕笑出聲,眸中閃過一絲狡黠:就說是皇上不允。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