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262章 (第1頁)

“真的要我說說?”

朱允熥問道。

他看得出來,朱元璋現在的表情,明顯對朱允炆提出要增加俸祿感到不滿。

朝廷要用錢的地方很多,老朱還想北伐,更需要錢,他不把那些廢紙般的大明寶鈔當作俸祿大量發下去,算是仁慈了,你還想幫文官增加俸祿?門都沒有。

朱元璋也是比較摳門的,淡淡道:“說說看。”

到了這時,朱允炆終于聽出來,朱元璋的語氣中,好像有些不太對。

聽起來像是不喜歡,增加俸祿的做法。

朱允炆心亂了,但為什么不能增加俸祿?

即使朝廷一品大員,每個月的俸祿都不是很多,哪里養得起家里這么多人?

養不起了,不就是要貪。

朱允炆立足于文官,真的很想幫文官,同時又很天真、單純,認為那些文官都是白蓮花。

“文官除了俸祿,又不是沒別的收入。”

朱允熥隨口說道:“他們又不是靠俸祿養家,為什么還要給他們增加俸祿?”

到了這個地步,朱允炆就算很慌,但也不得不反駁朱允熥,維持自己的觀點,道:“文官不靠俸祿,還能靠什么?”

朱允熥道:“經商就不說了,皇爺爺是禁止經商,但禁令不嚴,你覺得他們不會經商嗎?”

朱允炆對此不敢反駁了。

他是說過,經商都是低賤的,卻也了解過,確實有文官會經商。

呂家的人,也在經商。

那天他在罵經商低賤,算是開了個地圖炮,把該罵不該罵的人,都罵了一遍。

“除了經商,皇爺爺立國之初,為了拉攏讀書人,沿用了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不用上交賦稅這一政令。”

朱允熥又道:“別說是朝廷官員,即使一個普通秀才,都不需要交稅。”

朱允炆再一次反駁道:“那又如何?官員、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名下田地能有多少?官做得越大,要養的人越多。比如一個知縣衙門,除了知縣本身,還有師爺幕僚,這些都是知縣掏錢請回來的人,家里還要有下人,妻子和幾個小妾,幾個子女,就算有田有地,也是入不敷出。”

他對讀書人的想象,過于美好了。

畢竟他也是讀書的,認為讀書人都是那么高尚。

朱允熥聽了朱允炆這么說,心想這個廢物,怪不得未來不管發生什么,都只聽那些文官的。

太傻太天真了。

“但你知不知道,官做得越大,田地就越多?”

朱允熥說道。

朱允炆道:“不可能,皇爺爺屯田之初,田地的多少,早已定下。”

聞言,朱允熥覺得,朱允炆不能用天真和傻來形容。

其實是蠢了。

當然也有可能處在京城,高高在上,根本不知道外面具體情況如何。

土地兼并是古代王朝,一個既定的規律。

立國之初,百廢俱興,土地肯定是充足的,但隨著時間推移,那些擁有特權的地主豪族、官宦階層,將會一步步控制皇朝大部分土地。

普通百姓沒有地,就無法耕種,怎么辦?

租!

除了要給租金,還要交稅。

等到兼并達到頂峰的時候,皇朝會動亂,賊寇四起,農民起義,改朝換代。

“為什么不可能?朝中官員想得到土地,有的是辦法。”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