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246章 (第1頁)

沈佳敏聽了之后,笑容都快要溢出來了,“哈哈哈,響兒,你這都是和誰說的,外國人能喜歡咱們吃的這種嗎?”她只當顧硯說的是玩笑話。“嬸子,怎么不能?嬸子手藝做的這么好,到時候弄了牌面,也算是有了品牌了不是。”顧硯滔滔不絕的說著。“嬸子,這還有一種比較官方的話,叫什么“文化輸出”。現在上面的政策,讓咱們要有“品牌意識”哩。”何疏年聽著顧硯的話,還是有些震驚的。在后世,人們也許能理解什么叫做“文化輸出”與“交流”,在如今這個年代,很多人連外國人都沒有見過。更不用說,將他們的東西賣給外國人了。現在是八十年代初,雖說已經開始了改革開放,但是浪潮遠遠還沒有來到農村,從上到下的政策普及還需要許多時候。直到九十年代,村里也就剛剛普及。現在顧硯就能說出這樣的話,何疏年不得不佩服他的遠見與眼光。“真的嗎?國家也是贊同的?”沈佳敏捂著嘴笑出了聲。“這些還都是疏年教給我的哩,咱不想著能夠走出國門,哪怕能夠有個門面,也知足哩。”沈佳敏笑得很大聲。她沒有想到一轉眼的時間,國家就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在之前,她是想都不敢想的。就像當時疏年讓她賣野靈芝的時候,真的是嚇破了膽子。現如今,她賣板栗餅以及綠豆糕已經賺了一筆錢,何家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何俊山現在每天早上都幫她將綠豆泡好,然后準備好柴火。現在這種日子,是之前她做夢都想不到的。何疏年看向她,“娘,我好像也聽學校的老師提及過這件事情哩,顧硯說的是對的,改革開放,就是向國外賣東西,這個能賺不少錢。還能為國家做貢獻哩。”其實,她根本就沒有聽學校老師談及這些事情,現在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人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有些也只不過是一些口號罷了。沈佳敏聽了笑不攏嘴,“響兒,你懂的還真多哩。”沈佳敏向顧硯多問了幾句,有很多她也聽不懂。不過有些話從顧硯口中說出來,她能明白一些,那就是現在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何俊山今天高興,和顧硯多喝了幾杯,最后有些多了。沈佳敏攙扶著他進屋。“疏年,你多陪響兒這孩子說說話,我覺得他懂得多哩。”她娘對顧硯此時已經是贊賞有加,怎么看怎么順眼。她也覺得顧硯就是她看中的女婿了,改天她一定要試探試探,看看這孩子對她家疏年有沒有想法。學不學歷已經不重要了,這孩子有眼光,有膽識,比一些只知道上學的書呆子,不知道要強上多少。一時間屋內只剩下何疏年和顧硯兩人,何疏年從旁安靜的看著他,昏暗的燈光下,她仿佛看到此時的顧硯與后世那個侃侃而談的成功人士相吻合。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