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鄰居們打著招呼,牽著自行車拐進自家的小院子。自家媽正在院子里洗侄子的衣服,頭發被晚風吹得有些凌亂,埋頭搓洗著,一雙老手通紅通紅的。“媽!”譚小梅喊了一聲。譚媽媽沒答應,繼續洗著搓著。院子小,擱在三四輛自行車,只剩一個小角落擱放東西。譚小梅繞過自行車,側著身子來到老媽的身邊。“媽~做什么不應我呀?”譚媽媽頭也不抬,淡聲:“應你做什么?應你難道就有飯吃?沒瞧見我正忙著嗎?”譚小梅看著兩個侄子臟兮兮的衣服,擼起袖子。“我來洗,你去廚房幫忙吧。”廚房那邊傳來老哥切菜的聲音,多半又是他在做飯。廚房太狹小,兄妹兩人擠來擠去,很快又得吵起來。譚媽媽見她幫忙,自己停下手中的動作,往后仰了仰,放松一下酸痛的脖子。“脖子又硬邦邦的?”譚小梅蹙眉問。譚媽媽搖頭扭了扭,答:“老|毛病了,不算啥。以前俯下腦袋大半天都沒啥事,現在還不到十幾分鐘就不頂事,真是越發沒用了。”譚小梅心疼道:“等周末放假了,我帶你去醫院瞅一瞅吧。”“瞅啥?”譚媽媽沒好氣道:“盡浪費錢!人老了,就不中用了,這不很正常嗎?身上這些玩意用久了,怎么可能不壞?廠里的機器不都這樣,用個幾年就得換一批,不然早就爛透了。”譚小梅忍不住反駁:“廠里的機器有修理部的師傅維修,給它弄弄機油啥的。你有嗎?醫生就是咱們身體的維修師傅,咱們用著不舒服了,就得找醫生。如果人人都跟你這樣想,那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不得都失業?”譚媽媽覷了她一眼,壓低嗓音:“去醫院不用錢?一番檢查拿藥折騰下來,至少得好幾塊錢。這些錢夠咱們家吃上好幾天了。”譚小梅翻了翻白眼,嘀咕:“你的退休工資還少啊?如果你不都全部拿給我哥,你用得著一塊兒錢掰成一毛毛的用?你下回就留一點兒去看病,不成嗎?”自家老爸仍在上班,老媽已經退休了。雖然是毛巾廠的小工,但一個月六十多塊的工資,夠她一個老人生活得很滋潤。可老爸的工資必須理家,老媽的工資盡數被哥哥給拿了去,說是存起來以后能買房。哥哥和嫂子的工資一分不拿,說他們又要交學費,又要交電費水費,還要攢錢買房,整天嚷嚷錢不夠用,家里的用錢的地方能推脫就推脫,從不主動承擔。譚媽媽低聲:“你少說兩句吧。我的就是你哥的。他需要就拿去,我省著點兒就成。只要他們兩口子不吵架,好好過日子,我什么都行。”以前每戶人家都需要勞力,家家戶戶都拼命生兒子,好些人家甚至將女兒丟棄掉。正因為如此,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比例有些失調,這一帶的女孩子明顯比男孩子少。自家兒子三十來歲才總算娶到了媳婦,聘金足足是四百八十塊。她和老伴雖然都有工資,可當年買了這個二手房的時候,借了不少錢,直到前些年才還完。兒子沒什么積蓄,聘金和娶媳婦的婚禮錢都是她和老伴省吃儉用拼出來的,還跟親戚們借了兩百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