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既平,瀾政已立。
金城晨光乍起,宮闕之上飄起了第一面“瀾臺使節(jié)令”。呂布立于將臺,身披瀾紋玄甲,手執(zhí)方天畫戟,眸中映著中原九州的山河圖卷。
“文治既起,豈可獨語孤城?”
他命瀾臺制定“求賢六策”,廣納天下士林。今日,七路使節(jié)同時啟程,直奔天下四方:荊州、江東、幽冀、兗豫、西蜀、關(guān)中、臥龍之野。
瀾臺議廳內(nèi),陳宮、許汜、甄封、孟遜等人早已齊聚。
陳宮手執(zhí)西線簡牘,道:“主公,此為七路通牒,六策四榜皆附其后。凡抵處州郡縣,設講臺、開書宴、行瀾禮。”
呂布點頭,又親自將“瀾臺薦賢令”投入火漆封印,道:“記住,我要的,不只是能言之士,而是真心為天下之人。”
“瀾政不立于廟堂之上,而生于蒼生之中。”
眾臣聞言肅然,心中暗動。
第一路,使節(jié)韓修,直赴荊州襄陽,探劉表之政,訪諸葛臥龍。
第二路,使節(jié)蔡儒,南渡長江,入?yún)强ぃL孫策之地,覓張昭、魯肅等江東賢士。
第三路,魯陽侯舊將蘇凌,北上并州太原,訪故地殘部,探尋賈詡、田豐等流亡文人。
第四路,瀾臺學士孟遜,直入關(guān)中之地,刺探李傕、郭汜之余孽動向,同時打探舊朝忠臣去向。
第五路,工典副使李玄,前往巴蜀,訪益州群儒,密觀劉璋之政;傳布火器與鐵制之圖,伺機展布。
第六路,許汜親領,入兗州會曹使,欲觀荀彧、郭嘉之志是否可為天下謀。
第七路,陳宮親定方向——一人獨行,無名書信,只寫“隆中求一言”。
七位使節(jié)身著瀾紋使服,佩“布策金牌”,各自領兵三十,配信使五人、輿官一人、繪圖手兩人,皆為瀾臺精英。
出征之日,金城外萬人觀儀。
呂布親率眾臣登闕,授旗授印,吟道:“今日起,布圖不止西涼。”
“今日起,吾道啟于中原!”
百姓山呼:“將軍威武!”
使節(jié)列隊啟程,旌旗獵獵,各自由西門、南門、東門奔赴遠地,七隊如流星拂過,塵起萬丈。
那一刻,西涼不再只是邊鎮(zhèn)。那一刻,瀾臺踏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七夜之后,瀾臺于金城“文問樓”設“風聞記”,專錄各地回報情報。
陳宮每日焚香夜候,一日之內(nèi)得襄陽、巴郡、并州三地來報。
襄陽曰:“臥龍未動,聞瀾政則默然,閉門謝客。”
巴郡曰:“劉璋政怯,文臣多散,蜀道可謀。”
并州曰:“賈詡在野,田豐久避,舊部多懼京師之亂,存觀望之心。”
許汜亦傳書曰:“荀彧言不拒,不諾;郭嘉目光銳利,似藏鋒于心。”
陳宮誦至此,閉目低嘆:“名士未歸,然道已入耳。”
呂布夜登金城臺,獨觀星河。
許久,他于案上寫下:
>
“欲定天下,先定人心;欲動中原,先起名士。”
>
“布以飛虎之威得地,以瀾臺之智得人。”
“人可不降,志不可不召。”
這便是呂布,一位不甘為戰(zhàn)將的謀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