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guān)燈

第21章 曹營動風(fēng),荀彧試棋 (第1頁)

風(fēng)起兗州,夜過許都。

魏王府中,燈火微明,荀彧披白衣獨坐書案,案上攤著一幅西涼布政圖,邊緣處赫然標(biāo)著三個新字:

瀾臺策。

“從西涼到宛地,從文士入地到律令三章……此布,已非往日之呂布。”

郭嘉從堂后緩步而入,神色慵懶,語氣卻藏鋒:“你終于動心了?”

荀彧不答,只提筆圈住宛、金城、張掖三地,一線穿過。

“他不奪地,卻奪人;不爭勢,卻得勢?!?/p>

“此人一旦通海通絲,得糧于西,取智于南,曹公將如何制他?”

郭嘉坐下,自袖中取出一枚玉棋,隨手落在兗州之上,笑道:“不急,且看他下一子?!?/p>

與此同時,瀾臺議事堂燈火徹夜未熄。

諸葛亮持信而入,朗聲道:“兗州五問已發(fā)?!?/p>

眾人肅然,高順道:“曹操乃當(dāng)世雄才,然其志不在禮法,而在權(quán)勢。如此詰問,他必回?!?/p>

陳宮卻面色凝重:“他若回信,我等應(yīng)戰(zhàn);他若不回,天下人反疑其怯。”

諸葛拈須微笑:“他不可能不回。布已出策,曹必落子?!?/p>

兗州許都,曹操接信三日后,靜立于銅雀臺中。

風(fēng)吹卷簾,書信隨風(fēng)而響,荀彧在旁,眉頭緊鎖。

曹操沉聲問:“你真信他非篡漢之心?”

荀彧答:“布欲建道而非篡權(quán),愿以文修民心,不圖玉璽金印。此人與董卓、袁紹不同?!?/p>

郭嘉靠墻而坐,忽然笑出聲來:“但他比他們更難對付?!?/p>

“他是讓天下人覺得——不跟他,是錯的?!?/p>

曹操靜思半刻,道:“那便以策破策,以道問道。”

“我欲設(shè)堂講于東郡虎牢,設(shè)三綱五問,與其爭禮、辯政、論心。布若有道,必見真章?!?/p>

五月末,曹府密使抵達張掖,設(shè)立“曹策堂”,張榜天下文人,邀瀾臺對辯“王道、政體、民本”三綱。

張榜當(dāng)日,城中讀書人奔走相告,瀾?zhàn)^學(xué)子亦蜂擁而至。

“曹府設(shè)壇,是為試我瀾政!”

諸葛亮觀榜后淡然一笑,道:“筆下爭鋒,勝于百軍?!?/p>

他回身便命書吏備下三卷,一曰《士守篇》,以明名士操守;

二曰《瀾政綱》,言布政起于民,不以兵擾;

三曰《百問錄》,集天下士子疑問,以策答疑。

諸葛親書一信,遣快馬送抵許都。

“若道同,則何妨爭鋒;若心異,則勝而無義。亮愿與公一談?!?/p>

荀彧閱畢,沉默良久,喚人送信回張掖,僅一句:

“擇日而辯。”

虎牢之地,曾是豪杰試劍之處,如今卻將設(shè)千人文辯之壇。

六月初五,第一場“天下策辯”即將開壇,三日之前,張掖、許都兩地齊齊停課,萬人赴辯。

瀾臺外,三千文士整衣而立,諸葛亮立于門前,目光如炬。

他不言,只輕撫胸前佩策。

堂內(nèi),呂布獨坐高樓,展一信,未書半字,墨跡已干。

他望東風(fēng)起,抬手松開。

信紙隨風(fēng)掠出,翻飛之間,正落入堂前諸葛腳下。

諸葛拾起,折疊收入懷中,低聲笑道:

“主公已落子,風(fēng)也來了?!?/p>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