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須三問之后,天下未戰,四方卻已如山雨將臨。
瀾臺策文所至,如雷貫耳。三日之間,自東郡而出之《瀾臺策條綱》,被百姓抄錄、士人藏書、學宮傳閱,若水入壑,不可遏止。
初始不過是十條綱要,卻掀起十州風云。
兗州·許都
曹府之內,春燈未熄,曹操端坐長案之前,案上攤開瀾臺策副本,字字精細,筆筆沉穩。
荀彧低聲道:“主公,瀾臺策文傳遍諸郡,雖不見鼓動之語,卻句句入心。”
郭嘉拈須笑道:“入心才可怕。若瀾臺策之言深植人心,軍中教化可就未必能攔得住。”
曹操未言,緩緩合上策卷,良久方起身:
“設‘忠法堂’,復儒講、正家禮、明法令。”
“瀾臺策不禁,但傳策者皆列名冊,查其所來。”
“東郡可放,但不得過潁水。”
荀彧一怔:“主公,是欲借瀾臺策引蛇出洞?”
曹操冷笑一聲,淡淡應道:“蛇若太大,當先剪七寸。”
冀州·鄴城
文淵閣中,袁紹立于窗前,手持長卷,策文攤開,卻是冷笑不語。
身后田豐沉聲道:“若不早治此策,天下門閥之基,恐一朝傾塌。”
審配拱手請命:“紹公可下令召魏郡八族,于郡中設‘儒綱會’,斥瀾策為‘去古逆綱’。”
“名曰策,實則‘策亂’。”
袁紹大笑:“好,書生問道,我亦書生破之!”
“瀾臺策若欲爭天下理,那便與我冀州門閥辯個清楚!”
荊州·襄陽
劉表伏案,手持策卷,沉默許久。
黃祖冷眼道:“主公,瀾臺策文已進學宮,士子傳之,恐引亂學。”
劉表搖頭:“若真亂,是其理不行。若可行,又怎禁得?”
襄陽城中,瀾臺策講之聲漸起,學子傳抄策錄,自立“策書堂”。
荊州暗潮,悄然而動。
江東·建業
孫策怒砸石案,策卷翻飛,碎裂玉印,周瑜冷面而立。
“自此之后,江東不得流通瀾臺策,違者滅籍!”
周瑜卻輕聲道:“若言殺策,反生策聲。不如設‘制策府’,以禮法駁之。”
孫策沉吟片刻,終點頭:“限策三章,策文不得言‘田’、不得言‘仕’、不得言‘教’。”
建業城中,一夜之間,書肆被封百余,策書焚毀無數。
可次日清晨,城墻上卻被人寫下四個血字——
“瀾臺策在。”
漢中·巴郡
天師道壇,張魯正在講道,忽有弟子舉策文而至。
“師尊,民間言此瀾臺王乃策天使,來行天下正理。”
張魯合卷,輕撫胡須,緩緩笑道:
“人心久渴,策文為引。”
“去江東,為我傳言——呂布非敵,乃天命所歸。”
徐州·小沛
劉備獨坐書室,手持策卷未語,月光照面,若有所思。
玄德不言,關羽、張飛皆側目觀望。
良久,劉備低聲一句:
“我不怪他。”
“但……若呂布所推的瀾臺策與漢相違,我又當如何自處?”
案上策卷,未合。
天下動矣。
瀾臺策起東郡,十州風起,民不緘口,學不歸館,兵不止戈,策道如星火燎原,燒的是綱常舊制,沖的是諸侯之利。
諸侯心驚,百姓心熱。
天下人皆問:
“瀾臺策安天下,誰主天下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