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82章 商舶院大典 (第1頁)

雨后初晴,漢水泛起澄碧,一行白鷺在河霧中翻了半個弧才落向江夏南岸。沿岸新砌的青磚碼頭整齊如棋盤,二十四支樁燈將樁頂銅盤烤得微紅,燈焰倒映在水面,使整條駁岸像拖著一串跳動的火珠。今天是商舶院遷入江夏后的同時覆印,印面紅紋如烙,紙張冒絲白煙,卻穩穩貼上院門外公告牌。碑下刻“江夏年例”:票差一錢、秤差一厘、燈晃三尺、私鹽一引,即刻按律處刀、杖或徙役,官商平等,不許通融。圍觀商旅無不頷首——或因畏懼,或因久違的踏實感。

典儀散后,人們卻未急著離去。蜀絹行掌柜新拿藍票,請示沈若:可否在院旁伐柳巷設“一丈布市”?沈若示意看《市舶燈令》:夜市燈高九尺,低則可。掌柜細讀,眼里閃出算計與欣喜。廣陵海客遞來紅票,申請內河行舶標號,周豹撥給他“江夏—洛口”驛道石刻,便是通行護符。午后河風熏暖,院中簿冊翻動響成一片,仿佛新芽在院磚縫里悉索破土。

夕陽落時,呂布行至廊下,伸手觸一盞桅燈火側的銅罩,低問諸葛亮:“商政篇行得太急”諸葛亮微笑搖扇:“軍糧靠田,刀靠律,卻總要人扛鹽、搖櫓、運綾。行得再急,也只趕上百姓心雜亂的一半速度。”呂布點頭,回眸看四方商賈如潮涌向碼頭,那些藍票、紅票、黃票在人手中翻動,如翻動水面碎金。

沒入暮色的駁船桅燈上,寒油火焰穩得紋絲不動,倒映在漢水,像一條安靜卻堅硬的光帶,引向更遠的東南西北——那里已聽見風里傳來馬蹄、桅櫓、鼓點,以及大道旁童稚的朗讀聲,讀著那一行行新鮮卻充滿力道的商舶條文。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