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246章 錦衣夜行 風雨欲來 (第1頁)

夜色如墨,成都上空籠罩著一層濃重的陰云,宮燈一盞盞搖曳,映得丹鳳門前的朱紅闕柱像血一般沉重。自檄文傳入蜀都之后,劉璋日夜驚懼,朝中議事堂已數日無實決,大小官吏多借口避病,或裝聾作啞,宮闈之中亦愈發冷清,唯余風穿梁棟,似有沉雷欲釀。

賈詡的第二道暗棋已悄然落下。潛伏于成都的曹魏細作假冒商賈、僧侶、歌伎,陸續與本地家族子弟接頭,行間穿插情報、金銀與圖謀。有刺客混入綿竹舊將之門下,暗示若愿起兵反劉璋,曹操愿舉兵為援,冊封益州牧。流言四起,一日之內,錦里、府南坊、尚書臺三處發現字紙,皆稱“劉璋無德,應奉天命歸曹”。

宮內惶惶。劉璋日夜不安,命錦衣衛緝拿刺諜,實則已無法掌控局勢。張任、楊懷等人表面歸心,實則相互防范,川中大族尤顯沉默,或避世不出,或密議觀望。朝中上下如山雨欲來之林,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諸葛亮已暗調徐庶率“錦衣十部”潛入成都,以制敵為主,靜制動為上。徐庶身披夜行衣,夜踏青羊宮西巷,與東門侯家子弟密談,令其散播反間情報,引導曹魏細作現形;又于書肆中設假密文,誘敵入局。

一夜之間,四名曹軍密使被擒,兩人投降,一人自盡,一人假死逃脫。諸葛亮看著徐庶呈上的口供,輕輕嘆道:“賈詡不愧毒士,欲以民亂撼我根基。”

與此同時,賈詡亦在江陵收報,知成都雖亂,然未失控,心中亦疑:“諸葛之計必在其后。”遂另令一批諜者裝作商旅,入成都各市井間,鼓動民眾“獻地保命”,借民意逼宮。

劉璋已然動搖。他知政令難出,軍中亦不可信。費觀勸其暫讓張任為都督,集中兵權剿亂。張任卻以“兵未整,主威不立”為由推辭,實則不愿為劉璋背鍋。楊懷更直接繞開朝命,自行招兵于郡中,號稱保境安民,實則私擴軍權。

呂布軍方面,黃權已帶兵穩控廣漢與巴郡之交,建義倉、設驛館,安民心、固糧道。諸葛亮則通過錦衣部逐漸掌握成都民意,數次放出“呂布不求地,只為救蜀”之說,令市井百姓漸感親近。綿竹、廣漢的數位小吏甚至私下起草“迎呂檄文”。

成都宮中,劉璋失眠夜坐,望著宮燈映照下的空殿,喃喃低語:“是我錯了嗎?若我退位,能保蜀安否……”此言被窗外守夜太監聽入,次日傳遍內廷。朝中氣氛頓變。

賈詡探子再報:“成都有官員密信呂布軍,愿開西門迎駕。”

曹操聞之不怒反笑,道:“劉璋不過一瓢水,已泛不起波瀾。待呂布入蜀,我自可回師北伐。賈文和,最后一步,便是逼劉璋自縛出降。”

但賈詡目光卻沉了:“主公莫忘,呂布有諸葛亮,恐怕他所謀,不止一州一地。”

而在成都北門外二十里,諸葛亮立于山巔高榻,遠望夜色之下的蜀都燈火,手中輕扇微動,自語道:“明日風向西南,正可焚舊府,開新局。”

夜,已深。而整個川中局勢,也終于來到了傾覆前的最后靜默。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