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資源匱乏,人就容易走極端,原因是選擇太少,也沒有什么技能,思想也匱乏,不愛讀書,相信一些道聽途說,容易迷信,抓住一個救命稻草不放,依賴一個路徑,不聽勸阻。
這里不是嫌棄,而是觀察。
由于社會的發(fā)展,貧窮不再是榮耀,也不再受到同情,而成了一種恥辱,所以脫貧就成了一種任務而不是慈善。
有句話,不要動富人的錢包和窮人的思想。
富人的錢包神圣不可侵犯,這是產權決定的,動了就沒有動力創(chuàng)造財富,當然前提是正當收入。
那怎么辦,就是合理收稅,財富轉移,也就是通過收稅來平衡財富,從而提高社會福利。而不是強行均富。
窮人的思想也是不能動的,動了就吵鬧,所以只能引導,慢慢融入經濟學思想,要致富先修路,這就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所謂外面的世界,就是商業(yè)社會,這一點恰恰就是信息道路,也就是抖音的由來,不斷的滲透,這一點對年輕人的幫助是很大的。
一直以來城里的所謂精英總是排斥自媒體,他們總是標榜自己的博學多識,但這都是錢多惹得禍,身邊的資源很多,有圖書館,有培訓機構,有很多大學,但這些恰恰是收費很貴的奢侈東西。
一切信息的來源都要錢,出國留學,深造都要錢,而富人最不缺的就是錢。
這也是階層固化的原因。
沒有信息來源,窮人只能呆在窮鄉(xiāng)僻壤,不能和外界接觸,打工也只能去打螺絲。
所以抖音之類的自媒體發(fā)源自城市,但下沉到農村,恰恰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問題。
越是經濟不好,越是迷戀。
其實人人都想致富,但很多人沒有途徑,自媒體平臺的興起,讓更多的人分享經驗,有的有用,有的沒用,有的對你沒用,因為你懂,而對于不懂的,就有用。
我以前也覺得沒用,但出于寫作的需要,很多知識和靈感都需要去自媒體平臺找,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給我推送的東西不合適造成的,只要刷多一點,系統(tǒng)就知道我需要什么,然后把系統(tǒng)訓練成我需要的就可以了。
所以后來就有用了,天天刷到我感興趣的,然后去找相應的書籍,掛著耳機聽,結果抖音就成了一個知識庫目錄,這就是自媒體的用途。
知識千頭萬緒,根本不知道該看什么,博主一分享,就知道什么知識有用,怎么用,這就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很多時候鄉(xiāng)村教育就是學生覺得學了沒用,所以就不學,就是沒有告訴他用途,學習就是為了升官或者做生意發(fā)財,不是所謂的陶冶情操,只有填飽肚子,才能有文明。
這不是窮酸的吟詩作對,知識要變現(xiàn)才可以有價值,當然這里說的變現(xiàn)不是去賣課,而是一種生存技能的學習,不是為了過的更好,知識改變命運,不能改變命運的知識學來也沒用。
所以我老講經濟學,就是認識自己和身邊的環(huán)境,融入環(huán)境而不是跳出環(huán)境,不是詩歌讓人清高脫俗那種,脫離人群也就意味著沒有飯吃。
世俗煙火才是真正的道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然后就脫俗了,然后就不食人間煙火了,這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的通常道路,其實說白了就是無法融入社會,不懂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