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及南方各地的這一場梅雨緊接著春末的雨水而來,導致尋常一個月便會結束的梅雨期持續了兩個月又半,直到六月中旬才“出梅”。
這期間,江南地區天氣一直陰雨連綿,并不時有大雨、暴雨出現,加上持續時間極長,短短兩個月半的雨水,便已達尋常年份一整年的降水,以致江淮與南方各地山洪決堤,泛濫成災。
洪水沖毀房屋,百姓流離失所,良田被毀,糧食短缺,又因雨水持續不停,道路河道被沖毀又無法及時修整,即便京城有囤糧,也無法輸送到江南各地,糧荒加劇,伴隨瘧疾而來,江淮及南方各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亂之中,燕國廟堂迎來了百年一遇的難題。
江淮乃漕糧運輸要地,京中所用米糧以及燕國北邊軍餉的九成都是江淮所產,如今江淮田地與河道皆被洪水所毀,若不能快速又有效地解決其問題而導致百姓暴亂,影響北邊軍中供糧,屆時若是北邊敵國舉兵進犯,燕國廟堂受內憂外患夾擊,勢必會元氣大傷。
為此,朝廷舉全力來解決江南洪澇問題。
潘鶯鶯有著身為商人最敏銳的嗅覺,她選擇相信了裴時樂所言,在洪澇還未來襲之前將其能調動的米糧盡數調往了江淮潘家各糧行,在各地官糧開倉放盡所有糧食、各糧行坐地起價后,潘家糧行依舊按以往價格兜售糧食,盈利與名譽雙收。
也不乏有饑民暴民欲搶糧鬧事,但潘鶯鶯早有此預想,已早早做了準備,加上官府而今也要靠著潘家的米糧來穩定百姓,自也不會袖手旁觀,總體說來,潘家糧行運作如常。
至于裴時樂此前所打算的藥材生意,潘鶯鶯也幫她安排好了,雖不能像米糧那般有豐厚的盈利,但也給裴時樂帶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潘鶯鶯雖人未親到江淮,但江淮之事她也能及時收到消息。
燕國上京地處北方,不受梅雨影響,百姓生活照舊,忙碌的是朝廷及各官署,楚寂身為北鎮撫司指揮使,皇帝的親信,江南此等動蕩之時,他自然被派往江淮去。
事情一如裴時樂前世時的那般。
不同的是永嘉侯府。
周明禮從永嘉侯與柯婉瑩鬧出丑事的那夜之后去了書院便沒有再回來過,一直住在書院里,面子上道是秋試在即,要專心備考,實則是不知如何回來面對自己風流的老子罷了。
不過他人沒回府,倒是隔三差五讓人給裴時樂捎信回來,裴時樂不僅從未看上一眼,甚至不曾從青蘿手中將信接過來,只讓青蘿把信給收起來,或許日后還有作用。
吳氏母子與菁菁在侯府住了下來,菁菁生下了一個兒子。
這對永嘉侯來說可是老來子,對這個兒子喜愛得不得了,便對菁菁也就更喜愛了。
徐氏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才好過來,病愈的她自然不會放過自己的新情敵,但她首先要對付的當屬柯婉瑩無疑。
當然,柯婉瑩也不是盞省油的燈。
于是這永嘉侯府每日都各種鬧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