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蓮在鋪子里又跟食客嘮了一陣子,才裝作困乏的樣子回了內院。那個被卓千帆扔進柜臺的竹筒,表面上和盛放奶茶的竹筒無異,但實際上它被豎切成兩半,再用漿糊將竹筒粘連在一起。而竹筒內部則用隔板分成七個格子。左邊第一個格子里放著一個裹著白色絨毛的小丸子。小玉大概能看出是什么,但是她不理解這個東西哪里值得卓千帆千方百計送過來。她差點就問了出來,莫名想到沈少云。也許,我應該多動動腦,不能什么事都問,讓外人看到了覺得我確實是個笨蛋?如此想法下,小玉繞著竹筒,橫看豎看側著看。沒看明白。小眉毛倒是快要打起架來了。阿蓮含笑解釋:“這是用辣蓼草和米粉捏成的酒曲,是釀酒必不可少的東西,它經過一天一夜發酵后長出了菌絲,之后再陰干幾日,暴曬幾日,就成了第二格中的那個樣子。”小玉聽懂了,視線再往右移:“那第三格是什么?看起來像是......糧食?”之所以困惑,是因為每一個格子里的東西看起來都像糧食,但是它們形狀各異,有的被捏成團,有的像是被人隨意舀了一勺,有的粒粒分明,有的卻腐爛出水,還帶著一股難聞的氣味,小玉很難將那些腐爛變質的東西稱為糧食。阿蓮卻因此而露出欣賞之色來。第三格是蒸熟的糯高粱。和普通高粱比起來,糯高粱的出酒率較低,時下糧食產量低,所以人們釀酒,很少用糯高粱為原料,殊不知糯高粱釀出來的酒口感更加醇厚,酒香也更加濃郁。卓千帆沒有以次充好,而是嚴格按照秘方來挑選原料,可見是個忠厚之人。另外,竹筒的第四格、第五格、第六格都分別裝著拌上酒曲后的糯高粱,看它們的腐爛情況,應該處于不同的發酵時期。再結合前三格中,才發酵十二時辰的酒曲、曬干的酒曲、蒸煮好的糯高粱,不難看出卓千帆是想將釀酒的整個過程都展示出來,證明他確實有在按計劃辦事,讓阿蓮這個金主安心。當初決定和卓千帆合作的時候,他們僅僅見過兩面,對彼此的認知更多是來自于傳聞,很不幸,卓千帆這個北境義軍的頭領在鎖天關中的名聲很差。但當時她從蕭瑯身上感受到明顯的惡意,所以急需為自己籌謀后路,思慮再三后,唯有卓千帆是最合適的人選。在漫天的差評中,仍選擇與他合作,天知道她有多忐忑不安。萬幸,事實證明她沒有信錯人!阿蓮注意到竹筒上第七格中塞了兩張紙,拿出其中一張看了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