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書房。
蕭承煜看著手中殘頁眸光閃動:“太祖皇后確實留有手書,里面提過拼音。”
他起身,從書架夾層的抽屜里取出一本薄冊。
上面是與殘頁如出一轍的文字,旁邊還用漢字標出讀音,下方有少許注釋。
宋知鳶眼前一亮,還沒開口,蕭承煜已知其意,解釋道:“太祖皇后所留真跡唯有每任帝王可保存。此乃謄抄本。”
謄抄本也不錯。
宋知鳶并不失望。
蕭承煜卻嘆氣:“太祖皇后生前曾想過推廣拼音,但遭遇世家阻攔。
“彼時還有新政要推行,全都觸及世家利益。太祖與皇后不得不在許多事情上做出讓步,先保新政。”
宋知鳶點頭。
跟拼音相比,自然新政更重要。
“太祖皇后寫下資料,是想留給后人使用。可她死后,五子奪嫡,宮廷血洗,太監與婢女倉惶逃命。
“待一切塵埃落定,才發現宮中藏書許多被毀,其中包括太祖皇后的部分手書。”
說到此,蕭承煜神色復雜。
太祖去后,太祖皇后攝政多年。傳奇人物,功績卓著,怎會預料不到自己死后的局面?
可以說這場動亂七成是她放任的。
橫亙中土三四百年的世家勢力,一大半早已衰落在前朝末年的戰爭中,一小半死在這場動亂里。
事后留下的或是勢力弱,或是乖覺的保皇黨。
有膽子跳腳的,威脅皇權的,一個不剩。
回到正題,蕭承煜翻開謄抄本:“雖然有部分遺失,內容不全,但還是能用的。來,孤教你。”
他幾乎沒多想,隨意伸出手。
宋知鳶眸光閃了閃,笑著放上去。
小柱子站在廊下,透過門縫往里瞧,兩人并肩而坐,身體相依。
你一言我一語,一個教得仔細,一個學得認真,場面曖昧而和諧。
他捂著嘴,低低笑起來。
******
有前世基礎,宋知鳶學得很快。一個半時辰后,兩人基本拼湊出殘頁上的大半內容。
慶和十九年,四月,端華長公主花宴。太子蕭承煜與女主宋知鳶相識。
五月,男配燕王蕭承軒落水昏迷。
七月?敏妃柳鶯鶯被父親賣入風月街。
八月中秋,皇帝微服,偶遇柳鶯鶯,納入后宮。
秋或冬?朱萬松在海上遭遇風浪,舟船毀壞,流落荒島,意外發現......
慶和二十年,正月。朱萬松自制竹筏與簡易舟船,登陸翁洲,重回中土。
宋知鳶心頭一緊。
她猜得不錯。宋知雪果然知道她舅舅的下落,就在荒島。
只是......
文字后面的“?”符號,太祖皇后手札中有,代表疑問。宋知雪應當是不確定具體日期,僅根據線索猜測。
但發現......
宋知鳶摸著這兩字后面的焚燒痕跡。
舅舅發現了什么?
按照宋知雪的記錄,舅舅明年開春就會回歸,可上輩子舅舅為何沒回來,一直杳無音訊?
跟這個“發現”有關嗎?或者跟宋知雪有關嗎?
宋知鳶呼吸加快,手上不自覺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