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guān)燈

第25章 (第1頁)

第25章

沈振邦的小院,沒有奢華的裝飾,反而充滿了古樸雅致的書卷氣息。

院內(nèi),一位身著素色唐裝,精神矍鑠的老者,正悠然地品著香茗。

他便是沈家的定海神針,沈振邦。

你就是徐哲沈振邦放下茶杯,目光平和,上下打量著徐哲。

沈老太爺安好,小子徐哲,見過老太爺。徐哲不卑不亢,躬身行禮。

沈振邦微微頷首,并未直接提及任何委托或者家族事務(wù),而是指了指身旁早已準備好的幾張案幾。

老頭子我平生沒什么別的愛好,就喜歡收集些瓶瓶罐罐,字畫玉石。沈振邦的語氣不急不緩。

只是年紀大了,眼神不濟,很多東西都吃不準了。

今日請你來,是想讓你幫我看看幾件我收藏多年的小物件,純當是品鑒,不必拘束。

徐哲目光掃過那幾張案幾,只見上面零散地擺放著十余件古玩。

有一幅據(jù)說是宋代米芾的山水手卷,但畫風卻與米芾常見的風格略有出入,年代爭議極大。

有一塊色澤詭異,非金非玉的不知名材質(zhì)雕刻的瑞獸擺件,入手冰涼,卻又隱隱透著一股溫潤。

還有一件據(jù)說是官窯出品,但底部款識卻被磨損得幾乎無法辨認的青釉小口瓶。

每一件,都透著古怪,遠比之前沈浩宇拿出的那件柴窯仿品,要復雜和棘手得多。

考驗的不僅僅是眼力,更是知識儲備,甚至是心理素質(zhì)和應(yīng)變能力。

徐哲心中了然,面上卻依舊平靜如水。

他走到第一張案幾前,那是一幅年代爭議極大的山水手卷。

他并未急于展開畫卷,而是先仔細觀察了畫卷的綾裱材質(zhì)、裝裱工藝、以及畫軸兩端的玉質(zhì)軸頭。

隨后,他才緩緩展開畫卷,目光如炬,仔仔細細地審視著畫作的筆觸、墨色、構(gòu)圖以及題跋印章。

雙眼之中,金色流光悄然運轉(zhuǎn)。

在透視之下,紙張的纖維結(jié)構(gòu)、墨跡滲透的層次、印泥的老化程度,乃至于畫作背后隱藏的細微修補痕跡,都無所遁形。

沈老太爺,此畫并非宋代米芾真跡。片刻之后,徐哲給出了結(jié)論。

哦何以見得沈振邦不動聲色。

徐哲指著畫中一處山石的皴法說道:米芾山水,多用‘米點皴’,落茄點、連點成片,追求煙雨迷蒙之感。此畫雖有模仿,但其點墨略顯刻板,缺乏米芾真跡那種隨意天成,墨氣淋漓的韻味。

他又指向畫卷的題跋:再看這題跋,字體雖極力模仿米芾的‘刷字’,但其用筆的提按頓挫,與米芾傳世書法作品中的習慣性發(fā)力點,存在細微偏差。

更重要的是,這方‘米芾元章’的印章,其篆刻刀法雖然老道,但印泥的色澤和油性,更像是清中期以后才會有的特征。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