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鋼比,0.97?”
這個數字一出來,不光是張立軍,就連旁邊湊熱鬧的幾個懂行的老師傅,腦子都“嗡”地一下,懵了。
啥玩意兒?
0.97?
要知道,之前安鋼這邊的焦鋼比,一直就沒下過1.8!
意味著他們煉一噸鋼,就得燒掉1.8噸的焦炭!
那焦炭可不是大白菜,都是拿優質的焦煤煉出來的,金貴著呢!
全國都缺!
廠里為了這個焦炭的指標,不知道跟上面打了多少次報告,磨了多少回嘴皮子。
可現在......張立軍算出來的這個數字......
這不就等于說,他們這個新技術,煉一噸鋼,只需要消耗0.97噸的焦炭?
跟以前比,直接省了將近0.9噸的焦炭啊!
這......這他娘的,損耗直接縮減了快一半了?!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在場所有懂行的人,心跳都漏了一拍。
這,真的可能嗎?不會是算錯了吧!
說實話,張立軍自己也完全不敢相信這個結果。
他這會兒拿著筆的手都在抖,他已經算了好幾遍了,可每一次,得出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不行不行,我肯定是算錯了......”他嘴里喃喃著,一把拉過旁邊同樣一臉震驚的列夫,“列夫專家,你來!你來幫我算一遍!肯定是我哪個地方搞錯了!”
列夫也是滿臉的凝重,他從張立軍手里接過紙筆和原始數據,二話不說就開始重新計算。
車間里一下子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列夫身上,還有他正在書寫的鉛筆尖上。
過了好一會兒,列夫停下了手里的動作。
他沒有說話,只是呆呆地看著自己算出來的那個數字。
張立軍緊張地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問:“專家,怎么樣?是我算錯了對吧?到底是多少?”
列夫緩緩地抬起頭,眼神里全是茫然和困惑。
“這不可能啊......我也算錯了?”他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別人,“怎么可能......怎么會是0.97......”
連列夫專家都算出了這個數?
人群里響起了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
列夫緊緊地皺著眉頭,猛地轉過頭,看向不遠處負責記錄原始數據的那幾個工人。
“你們!是不是原始數據記錄錯了?把焦炭的投入量,或者廢鋼的投入量記錯了?!”他覺得問題肯定出在這里。
那幾個負責記錄的工人被他這么一吼,嚇了一跳,連忙跑了過來。
為首的一個小組長,拿著自己的記錄本,急急地解釋道:
“列夫專家,不可能出錯的!咱們這個數據,可是三個人同時記錄,互相復核了三遍才敢報上來的!絕對不可能出錯!”
他說著,把手里的記錄本遞了過去,上面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著復核的記號。
他又小聲地補充了一句:
“再說......列夫專家您和張工算出來的結果都一樣,應該......應該不會有問題吧?”
這話一說出來,眾人的心頭忍不住狂跳。
對啊。
兩個人,用了同一份經過反復核對的數據,算出了同一個結果。
那......難道說,這個離譜到讓人不敢相信的數字,是真的?
“我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