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有一位趙宇先生想要見您。”
趙宇大小也算一位名人,又是體系內中級領導,主動拜訪東來先生。
前臺不敢怠慢,直接聯系董事長辦公室。
得到消息,秘書沒有耽誤,直接通報給東來先生。
“趙宇先生?哪個趙宇?”
東來先生十分詫異,身邊好像沒有熟人叫這個名字吧。
名校出身,三十多歲的年輕秘書提示道:“董事長,您還記得前一段時間網絡上沸沸揚揚的最年輕副局級領導嗎?”
東來先生拍了拍手,恍然大悟的說道:“是他啊。”
雖說已經年過六十,他還是會每天花費一定時間了解網絡熱點新聞。
通過新聞,可以看到全國范圍內發生的事情。
也能通過事態發展,探尋體系內對某個方面的看法。
作為2031年開年最大的新聞,東來先生自然了解最年輕的的副局級領導。
看完帖子后,他斷言背后一定有不為人知的原因。
還是那句話,體系中肯定有小人,絕對不會有蠢人。
任命一位23歲的副局級領導,對方一定做了巨大貢獻。
有些貢獻客戶曝光,有些貢獻短時間無法曝光,多年后才能解密。
在東來先生眼中,趙宇應該是后者。
后來發生的事情無疑證明了猜測,對方不是憑借背景登頂高位,而是憑借能力與功勛獲得職位。
從那個時候起,東來先生對那位年紀23歲的青年產生了敬佩。
為國為民的國家戰士,理應受到所有人的尊敬。
如今功勛上門,東來先生連忙說道:“快去把人請上來。”
覺得不太合適,又改口說道:“慢著,我親自下去迎接。”
國家功臣,23歲的副局級領導。
無論功績還是未來發展,必須他親自出面迎接。
說完帶著助手與秘書,乘坐電梯來到大廳。
大廳內,趙宇正坐在會客沙發上,旁邊站著神情嚴肅的陳建軍。
更遠處,一群年輕人拿出手機,正在偷偷拍照。
趙宇不是普通人,新聞聯播多次報道,已經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都知道國內出現一位神奇青年。
十七歲入伍,二十二歲退伍,在暗處立下無數功勛。
憑借實力成為國內最年輕的的領導。
無數家長用他的事跡鼓舞孩子。
‘您看人家趙宇主任,出身貧寒卻沒有認輸,通過努力為國爭光的同時,也為自己打拼出一番天地。爸媽不奢求你跟他一樣,只希望你能認真學習,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對于此,有些孩子牢記于心,把趙宇當成新的偶像而努力。
有些孩子嗤之以鼻,認為都是謊言,對他產生了負面情緒。
與老年人的推崇,學生們崇拜與厭惡參半不同,年輕人對趙宇的心態很復雜。
有崇拜,有尊敬,有無力,也有著一定的嫉妒。
都是同齡人,憑什么你能魚躍龍門,在天宮中占據一席之地。
我們只能在泥潭中打滾,過著牛馬一般的生活。
嫉妒的同時,也少不了一份敬仰。
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清楚普通人想要咸魚翻身需要付出多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