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294章 (第1頁)

“賊兵還未攻城,便建議陛下北狩,劉墉你是何居心。”

沒錯,最先提出建議的老臣正是劉墉。

劉墉并非電視上的劉羅鍋,也不是寒門出身在和珅面前謹小慎微的小人物。

他出身顯赫,祖上是第一批被重用的漢人。

從曾祖父到祖父再到其父,皆為清廷高官。

尤其是父親劉統(tǒng)勛,更是權(quán)勢滔天,是被追封為文正的第一人。

如此家世,和珅在他面前也不敢放肆。

“勒保大人,老朽一片忠心,日月可鑒。賊軍勢大,又掌握著神秘莫測的攻擊手段。倘若陛下留在京城,或有生命危險。”

劉墉情真意切的說道。

他確實為大清考慮,漢國不同于其他造反逆賊。

實力強橫,又掌握著非凡的攻擊手段。

神仙法術也好,先進火炮也罷,那些手段既然能消滅征討大軍,同樣能夠消滅守城大軍。

劉墉不太相信幾十萬亂糟糟勤王大軍能夠守住京城,不如提前安排退路。

哪怕丟掉京城,也能為大清國留下復仇的種子。

他一心為國,其他人卻不這么想。

勒保陰陽怪氣的說道:“我看未必,怕不是爾等漢人眼看漢家江山重新復辟,特意站出來妖言惑眾吧。”

此言一出,漢人出身的官員全都面色一變,

齊刷刷跪倒在地:“成親王,嘉親王,吾等是清廷之臣,并非漢家之人,若二位親王不信任吾等,吾等只能以死明志。”

說話間,心中何嘗沒有一絲凄涼。

在場的漢臣,祖上多數(shù)從清軍入關后便跟隨效命。

算一算,已然過了一百五十多年。

在這一百多年中,他們早已忘記漢人身份。

本以為如旗人一般,被皇室當成了自己人。

但危機之前,還是被旗人當成漢人,當成潛在的背叛者。

他們還能怎么辦?

如果得不到信任,就只能以死明志了。

二十多歲的嘉親王見此,眼中閃過一絲喜悅,反倒是對面的成親王臉色難看。

守城與北狩從來不是戰(zhàn)略計劃,而是奪權(quán)計劃。

武將支持嘉親王永琰,文臣支持成親王永瑆。

京城武將勢力強大,繼續(xù)留在京城,嘉親王掌握先機。

一旦帶著皇帝北狩,多余力量守衛(wèi)京城,文臣勢力做大。

到時候,成親王才能掌握先機,有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

眼前的場面不是文臣與武將的矛盾,也不是漢人與旗人的爭執(zhí),而是一次奪權(quán)。

永琰自然明白今天的核心,眼看下屬用漢人身份一舉壓下文臣勢力。

正想一錘定音之時,殿外傳來熟悉的聲音。

“這里沒有漢人,也沒有旗人,只有我大清國的忠臣。”

聞聽此言,大殿內(nèi)眾人神情各異。

武將們面帶驚慌,漢人出身的文臣一臉驚喜。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恢復神智的乾隆。

“父皇”

乾隆執(zhí)掌國家多年,影響力非常人可比。

兩位皇子不敢放肆,倉皇跑下正殿。

乾隆沒有在意滿朝文武的神情,一步步走到皇位面前。

坐在龍椅上,霸氣的宣布道:“小小逆賊也敢放肆,朕要御駕親征。”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