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347章 (第2頁)

“老爺,老爺,午門重兵把守,您不能去啊。”

京城某個居民區,老邁仆從死死拉住老人衣袖,苦口婆心的哀求道。

“放開。”

老人不為所動,用力甩開仆從,威嚴命令道。

老爺發怒,仆從心中一顫,還是倔強的握住衣袖。

“老爺,小人知道您想送萬歲爺一程。但是您也是朝廷要犯,一旦露面,恐怕再也回不來了。”

仆從是家生子,祖上三代在主人家為奴。

在仆從心中,老爺的家就是他的家,老爺就是家人。

不希望老爺螳臂當車、以身犯險。

感受到仆從的拳拳之心,老人眼中閃過一絲柔和,沒有繼續掙扎,而是突然問道。

“劉安,你還記得老爺的身份嗎?”

名為劉安的老仆一怔,還是迅速回答道。

“您是太傅劉統勛之子、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劉墉。”

是的,面前之人正是清廷歷史中鼎鼎大名的劉墉。

劉墉是第一位提出皇室北狩的重臣,在漢軍沒有揮師北上便已經提出。

可惜當時的嘉親王永琰與成親王永瑆忙于內斗,爭奪乾隆失心瘋后的權利真空期。

再加上旗人與漢人之間的不信任,最終沒有接納建議。

等到漢軍北上,摧枯拉朽般消滅重重關卡,圍困京城之時。

毫無辦法之下,劉墉重提北狩,配合勒保出海計劃,為清廷保留下希望的火種。

以他的才華與忠誠,本有資格陪同嘉慶撤退,出海以謀復辟。

但是劉墉放棄了。

他確實忠誠,不希望太上皇孤身一人守城。

于是特意留下來協助太上皇弘歷守城,盡量拖延時間。

誰曾想戰事進展太快,一夜之間,京城內外徹底變天。

漢軍入城,清廷覆滅,太上皇弘歷不知所蹤。

有人說被擊斃,也有人說被俘虜,還有人說太上皇被額勒登保帶出京城,往北逃亡了。

各種說法甚囂塵上,讓劉墉一時間摸不著頭腦。

正考慮下一步該怎么辦的時候,漢軍傳來消息。

大清皇帝乾隆被漢軍俘虜,并且還要在7月15日午時,在滿城百姓見證下公開審訊。

這個消息讓劉墉一時間無法接受。

那是皇帝,真的可以當眾審判嗎?

剝離皇帝身上的神性,漢王怎么辦?

難道不想稱帝?不想繼續保持皇帝的神性嗎?

伴隨著打探到的消息,劉墉發現漢軍玩真的,不是假消息。

漢軍已經在午門布置好審判現場,并且為滿城百姓分發了黑白棋子。

看著手心中一黑一白兩枚棋子,劉墉一時間不知該說些什么。

誰也不會想到,兩枚如此廉價的棋子竟然能決定一國之主的命運。

是生是死,全由百姓決定。

享受著大清百年富貴,作為乾隆的臣子,劉墉不想繼續躲藏下去,只想盡一份力。

“是啊,我是大清朝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深受吾主信任。如今吾主身陷險境,作為一名臣子,如何能視而不見呢?”

劉墉反問道。

“劉全,如果老爺陷入危險,你會不會想辦法救助?”

劉全毫不猶豫的說道:“小人一定想盡辦法救助老爺。”

經過數十年洗腦,家生子早已沒有獨立思想,一生都在為主人而活。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