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不節哀,你都做了不是?”
“錢局,這話我沒聽明白。”
“當初讓我上心的人是您,現在對我有怨的還是您。”
“那您能告訴我,我究竟該怎樣才能服務好您呢?”
聞言,錢文斌直接就被問住了。
“錢局您放心,知道您心善,見不得別人受苦。”
“所以這些臟活累活都由我們替您做了。”
“你什么意思?什么叫替我做的?”
“你們做這些事,不一樣也是為了自己?”
“是是是,錢局教訓的是,都是為了自己。”
嗯,嘴上是這么說,但雙方都十分清楚,大家早就都是一條船上的了。
出了事,那拔出蘿卜帶出泥的,誰也說不準。
只能說,現在還沒到那一步,大家還能體面一下。
“不過錢局,做事雖然要做好萬全準備,但也不能因此丟了心氣神。”
“越是這種時候,您越不能自亂陣腳。”
“市委的李書記不還沒放棄您嗎?”
“別跟我提這位李書記了,他現在除了能提供口頭上的支持,就沒有然后了。”
“哦,前幾天倒是給市紀委施壓了,省紀委那邊也給打了招呼,結果呢?”
“人家市紀委該干嘛還是干嘛。”
“說到底,權力一旦失去唯一性,那依托于這唯一性而建立的一切也會隨之瓦解。”
“現在,不是以前了!”
電話那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隨后又是出聲道,“錢局,話雖如此,但書記畢竟是書記,全中國人民都知道一個市級政權是歸誰當家。”
“市委書記當家,沒錯!這是明文規定的!”
“但同級監督這四個字,不也是明文規定的嗎?”
“好了,咱們也沒必要在這個最終解釋權上費什么口舌了,毫無意義!”
“教人做事的,永遠是事實!”
“所以,現在你要做到就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一切準備,知道嗎?”
“是,錢局!”
面對這位錢局長,電話那邊還是選擇了順從。
沒辦法,現在還沒到那一步,對這位錢局長還得哄著。
......
電話掛斷。
“官是官,商是商,做好自己的事不就行了嗎?”
“怎么做這個官,還用你來教我?”
沒錯,官商之間的關系永遠都是這么復雜。
一個有權,一個有錢。
前者呢,需要用金錢來把權力變現。
而后者呢,也需要依附權力來獲得一些沒有權力就弄不來的利益。
于是,兩者一拍即合,成為了中式成語中的官商勾結。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是一種扭曲的強強結合。
總之,就是一種病態的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現象!
而在這種模式中,兩者之間又是怎樣相處的呢?
前期,肯定是權壓錢,但后期就不一定了。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當權力失去完美無缺的合法性時,那它就不一定能震懾得住后者了。
貓抓老鼠的前提,是你得是只貓!
耗子長的再大、再像貓,那它充其量也就只是只大點的耗子!
所以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話永遠都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