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話就是:你頭頂的烏紗帽,它有多重,取決于你在領導心中的印象和表現。
因此,就有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這句名言。
嗯,這就是你適應別人和別人適應你的區別。
那么同理,京州市目前是個什么情況呢?
首先,直接排除咱們李書記被丁義珍這類腐敗分子蒙騙的可能
因為,咱們李書記是何等人物?
區區腐敗分子能把李書記當傻子糊弄了?
怎么可能嘛!
因此,首先就要排除這個錯誤答案。
嗯,同志們,要對李書記有信心嘛。
那么除去被蒙騙的可能,那答案是什么呢?
同志們不敢想啊!
但在理想化的情況下,同志們還是都希望咱們的李書記沒有問題。
畢竟,李書記那是整個京州的一個標桿啊。
標桿是什么?
那就是引領同志們前行的明燈啊!
如果,連這盞明燈都出現了問題,那你叫京州市的各位同志如何學習榜樣的力量呢?
當然,這種情況,市長鄭俠文應該就會表示:沒有榜樣,那我成為榜樣不就行了嗎!
不過,如果真要這樣,同志們還是會為李書記惋惜的。
畢竟,這份情緒消耗,同志們還是有的。
“張書記,誠然,丁義珍事件存在其他外在因素,但關于相關責任追究省里已經定調。”
“因此,這件事就沒什么爭論的必要了,服從省委指示就是。”
“畢竟,省委考慮的肯定要比我們市委考慮的更加全面,我們市委落實服從就是。”
宣傳部長曾光祥還是選擇繼續辯論。
而他的理論依據就是服從省委當初做出的決定,到此為止。
嗯,當初李達康能從這場政治災難里全身而退,靠的就是省委的“保護”,準確的來說是沙瑞金的保護。
畢竟,一個丁義珍事件,一個歐陽菁事件,這兩個只要攤上一個就夠李達康喝一壺的了。
但在兩件事上,漢東省委當時卻是采取了輕拿輕放的態度。
而這,又何嘗不是沙瑞金當初采取的拉李打高的策略。
分而化之,從而瓦解來自本土派對自己這個空降派的掣肘。
不然,李達康怎么可能這么輕松地就處理掉了自己露出的破綻?
其中,歐陽菁的問題就是那種典型的可大可小的問題。
往大了說,這是處理不好家庭問題,缺乏最基本的家庭穩定條件。
試想一下,管著六百八十萬人口城市的市委書記,結果連自己的家都管不好,你讓組織和民眾怎么看你?
但往小了說,也可以是歐陽菁的個人行為,跟李達康毫無關系。
因此,當初的李達康就在離婚前向沙瑞金報備了。
對此,兩人也是心照不宣。
一個急需瓦解本土勢力來展開工作,一個則是在重新站隊的同時還需要贏得在個人問題方面來自省委的“理解”。
于是,兩人那是一拍即合,各取所需。
而這,就是政治!
永恒的利益,維持永恒的忠誠或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