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月說要教張小芽做蒸碗,還真不是說著玩的。
張小芽才十三歲,其實最好的出路,是去讀書去。
但是現在這年月,基本都是沒有書讀的,初中高中都亂七八糟,聚集了一大堆的牛馬蛇神,張小月根本不放心張小芽去上學。
而同是姐妹,張小月知道張小芽是敏感的,自卑的。
急切需要一些事情做,用來體現自己留下的價值。
在恢復高考以前,張小月決定在帶著張小芽自學的同時,也讓張小芽幫著做一些飯菜。
比方蒸碗。
只要有了這門手藝,只要想個法子,沒準能把張小芽弄到食品廠的食堂去工作。
在這個時代,哪怕是臨時工,只要有這么一份工作,那也是讓人高看的。
畢竟很多知情下鄉后,就是一個臨時工的職位,也弄不到一個。
當天下午,張小月買了肉回來,開始教張小芽做蒸碗。
張小芽腦瓜子好使,做事細致,張小月大概說了說,她很快就上手了。
當天晚上,張小月帶著張小芽,張忠國,兄妹三人吃了粉蒸肉,燒白,那味道讓張忠國和張小芽忍不住反復回味不已。
張小月甚至眼淚都掉落了下來了,“真好吃,二姐,要是每天都能吃燒白和粉蒸肉就好了。”
張小月輕笑,“等以后你每天都吃著粉蒸肉,你就不喜歡了。”
“這可是粉蒸肉啊,怎么會不喜歡呢?”
張小芽瞪圓了眼睛,一臉的不可思議。
張小月也不多言,摸了摸她的頭發,決定明天去問問她的好朋友劉小花。
劉小花的母親是食堂的工人,食堂的大廚是劉小花的舅舅,如果要個臨時工的名額,應該不難。
第二天,張小月提了一籃子的蒸蛋糕,一碗燒白,一碗粉蒸肉,來到了劉小花家里。
劉小花家里住在西邊的筒子樓,劉家分到的是兩間屋,外屋做了隔斷,上下床左邊住著劉小花和她的大姐,右邊住著劉小花的大哥和小弟。
而里面的一間屋,則住著劉小花的父母。
筒子樓的廚房廁所都是公用的,一家一個灶臺,統一燒煤炭。
就這樣的房子,卻讓不少人都很羨慕,劉家的條件算是好的了。
更多七八口住在一間屋子的也是常態。
張小月提著籃子上門,劉小花的媽媽劉大嬸早就聞到香味了,等打開籃子一看,哎喲喂,那籃子里的兩碗肉,讓她下意識咽了咽口水。
香,實在是太香了。
“這,這,小月啊,你這是?”
張小月也不客氣,道,“劉大嬸,我家里有個小妹妹,比我小三歲,人是很聽話很能干的,就是鄉下日子實在不好過,我就捉摸著帶在身邊,給找個活計,我想問問咱們食堂,還招收學徒嗎?”
這話一說,劉大嬸笑道,“小月啊,你還真問對人了,我大哥是食堂的大廚,這學徒,還真要招一個,你妹妹這年齡倒也合適,就是食堂那活計,由于是學徒,給的工錢真不多。”
“嬸子,我就想著我妹妹能夠靠著自己的手腳養活自己就行了,工錢多少倒是無所謂。”
“那行,那你明天把人領過來,我帶去見我大哥。”
這事就算是這么說定了。
張小月是食品廠的技術員,有一手好手藝,自己閨女和她交好,劉大嬸樂意賣張小月這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