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月想著兩人回來落戶避難,那肯定也是要和村子里的人打好關系的。
雖說這個村子的人,當年都受過季明磊爺爺那輩的照拂,但是恩情這種東西,總是越用越薄的。
人情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維護。
而兩人剛好要辦個結婚酒,就提早辦好酒席好了,剛好村子里抓魚,現(xiàn)成的葷菜。
這個村子里的人并不多,也就一百來個人。
在這個一家六七個子女,一家就是來口人的的年代,整個村子也就十多戶人家而已。
張小月說要辦酒席,季大爺讓大伯娘帶著大堂哥,大堂嫂等人,前來幫忙。
這個大伯一家子,也不是季明磊的嫡親的大伯,而是他爺爺?shù)挠H兄弟那一房的子孫。
只是季明磊爺爺就季明磊他爸爸一個獨生子,而二爺爺一家子,則人丁旺盛。
二爺爺一共生下了三子三女,大兒子就是大堂伯,大堂伯一家子,又生下了好幾個子女,一家子是非常熱鬧的。
大伯娘過來幫忙,張小月就詢問大伯娘,道,“大伯娘,誰家有米面蔬菜要賣的?還有就是村子里請人吃飯,都有什么章程?”
大伯娘道,“村子里辦酒席,都是九大碗,這九大碗呢,只要三個葷菜意思意思就行了,這年月,誰家能辦得起什么酒席啊?前頭西邊村子的老張家辦酒席,只辦理了一碗葷菜,里面就八片肉,一桌子的人,也就一人一片意思意思,剩下的八個碗筷,給一些土豆山芋大白菜什么的一起擺滿就行了,能夠吃飽一頓,人人就都很滿足了,至于煙酒之類,那更是沒有講究了,大家都窮呢,比起戰(zhàn)亂那幾年,咱們現(xiàn)在的日子啊,是做夢都能笑醒的。”
張小月得了這樣一番話,心里就有數(shù)了。
既然要融入村子,那肯定不能太打眼了。
當然了,也不能太小家子氣。
她決定就做個三碗的葷菜。
一桌子一大盆的肥腸魚,帶了濃烈的油腥,在這個一個月開個一次葷腥的年月,那絕對是一盤好菜。
至于另外兩盤的葷菜,一盤就炒個本地的回鍋肉,一盤,再拿了米粉裹了雞蛋液,把五花肉切成薄片兒,就著紅薯整個粉蒸肉,保管一人來個兩片,這三個葷菜就湊齊了。
剩下的,擺個干果碟子,放一些花生瓜子水果糖,這席面就很大方了。
再剩下的,拿一點骨頭湯燒一些山芋,土豆,蘿卜,白菜,一大桌子的飯菜也就收拾好了。
想好了酒席的菜式,張小月在一旁吩咐,村子里前來幫村的媳婦就開始干活了。
這個時候的人,是真的特別勤快,都不帶人付出勞力的,就快速的干活了。
而一桌桌酒席需要的菜式,也一樣一樣的擺放好,放在了廚房。
張小月家里的廚房碗筷不夠,每家每戶就都幫忙搬動桌椅。
又因鍋太小,在村子里的集體大壩子,大家辦理酒席都在這里辦理,這里有現(xiàn)成的挖好的灶臺,還有一個搭建好的茅草棚子。
一時,整個大壩子都熱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