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宋地不同,能在遼地賣出高價的不是玻璃器皿,水銀等身鏡。
而是酒水,由玻璃瓶灌裝,瓶口用輕木打碎粘合的木塞緊塞的酒水,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立刻成了遼地權貴競相追捧的“貴物”。
這些酒水雖然只是經過簡單的蒸餾,還算不上有多烈,但在此時來說,已經是其余酒水不可與之爭鋒的存在。
除酒水以外,白糖也所向披靡,小小一罐能賣出二兩銀子的高價——只不過這些銀子不會帶回來,而是會就地購買礦物等等。
倘若買家能直接以礦物結算,那還能打個折。
如今在宋地最暢銷的三樣東西,其一是各種玻璃器皿和擺件,其二是水銀鏡,其三就是眼鏡了。
文人多的地方,近視眼也就多,眼鏡這玩意如今叫做叆叇。
不過并非以玻璃制成,而是由天然水晶磨制,對工匠的技術,挖掘的運氣都有要求,因此即便是皇親國戚,也很難想有就有。
并且即便是有,也幾乎都是單片眼鏡,畢竟大塊透明的天然水晶,那還是比較稀缺的,能夠有一片已算奢侈。
但玻璃就不同了,不需要開采,也不稀缺,雖然不能驗過度數后配置,但多做一些不同度數的眼鏡出來,總能賣出去。
可也只有宋地愛它,遼地雖然也賣得出去,但銷量非常有限。
倒是酒水,賣去多少就能吞下多少。
阮響其實也沒想到現在就有眼鏡了——想來還是她看的書不夠多,對歷史了解的不算太仔細。
尤其磨制水晶叆叇的工匠,此時已經會配度數了,雖然會和買家的度數有一點出入,但誤差很小。
但礙于原材料的昂貴和不易得,叆叇只在臨安附近風行。
直到阮響這邊的眼鏡被買賣過去。
并且由于這些眼鏡的流入,宋地甚至衍生出了新的工作,選鏡人。
由這些人粗略的給買家測度數,其實也就是遠遠放一張畫,給買家不斷嘗試從低到高的度數,問人家能不能看清畫上的小鳥。
怎么說呢這些貨物給宋地提供了不少工作崗位。
宋地的工匠也不傻,如果實在沒有合適的鏡片,他們還會自己上手再磨一遍,尤其原本的叆叇工匠,更是掙得盆滿缽滿。
比起宋地,其實遼地缺得東西更多,只不過因為遼地暫時還沒有貴族和部落敢拿大量礦產和他們做買賣,所以阮響才壓著布匹等關乎民生的貨物不讓賣。
可只憑酒水,就已經快鑿空一些小部落的口袋了。
“蕭兄弟!”胖壯的漢子走出帳篷,他伸長胳膊,一下摟住了剛下馬的蕭乙辛,雙手不斷拍擊蕭乙辛的后背。
蕭乙辛被拍得齜牙咧嘴,但在對方放開的時候仍要保持笑容。
“澤合老哥?!笔捯倚烈晦D身,漢子便看到了蕭乙辛身后的商隊,他一雙小眼發亮,又開始不斷拍擊蕭乙辛的肩膀。
“好小子,沒看錯你!”完顏澤合喜笑顏開,他抓住蕭乙辛的手腕,將對方帶進帳篷里。
帳篷里幾個女奴正燃著火堆,火堆上上炙烤著羊肉,身旁的矮桌上擺著匕首和陶盤——瓷器在這里是看不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