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474章 (第1頁)

“這一開春,來往的商船又多了。”檢員們坐在小船上,趁難得的空隙隨便吃點東西,她們手里拿著飯團,三兩口能吞下肚,咀嚼的時間都有限。

“恐怕要不了多久又要補充人手了。”

“這飯團我都吃多久了,還是吃不慣。”

“也就頂一頂,真要填飽肚子,還得是熱飯。”

“我現在就想喝口熱湯,湯里放點蝦皮就成。”

“附近村子里的那些佃戶,如今出來討生活的也多了。”檢員灌了口水,“可惜咱們人手不夠,否則哪用他們過來,我們就先過去了。”

“這才多久,得把本地人練出來才行。”

“起碼要到明年。”

“又要春耕了”

檢員們收拾好東西,又搖著小船前行。

城門處擠擠攘攘,附近的農人們背著背簍進城,算青州轄下的村鎮百姓不必登記,只檢查身份憑證便能進出,沒有身份憑證的,只能排隊等著拿臨時通行證。

在他們身后,一輛輛牛車排成長隊,只等著進城卸貨。

“是糧種嗎?”農人們小聲嘀咕,而后聲音漸漸大起來,“去年叫俺們種了南邊的糧種,收成還不如咱自己的。”

“小點聲,就算是糧種,那也不會給咱,都是叫他們自己人種。”

換糧種是件大事,歷朝歷代皇家都重農事,也培育有新種,或是人為培育,或是哪一地的百姓種出了突發異變的糧食后進貢上去,再著專人培養。

但推行卻一直是個大問題,糧種不一定適應所有土地,并且農人也不知道它生不生蟲,生蟲得多少,喜水還是喜旱,倘若朝廷強行推廣,老農們也有的是辦法陽奉陰違。

朝廷有試錯空間,一兩個縣城糧食絕收可以承擔。

但農戶們沒有,一旦絕收就要餓死街頭。

“想啥呢,這些種子都不是給俺們的,俺們要種,還得自己拿錢去買。”前頭排隊的癩頭撇嘴說,“就在俺們村旁邊,他們開了好大一塊地,還花錢請人種,這種子啊,都得種進那地里去。”

“如今正修水渠水車呢。”癩頭,“也叫俺們村沾了光,引了條水渠進村。”

癩頭身形佝僂瘦小,不知是什么緣故沒了頭發,滿腦袋的痂,他背著幾乎要比他整個人都高的背簍,探著頭去看什么時候輪到自己。

農人們瞧他奇怪——這樣的人生得丑陋,尋常是絕不敢出門的,鄉下人怕進城,多數一輩子去的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鎮子上。

哪怕如今到青州來,那也得同鄉湊在一起,有個十幾二十人,才敢進城。

尋常人都如此,更何況這個癩頭了。

“兄弟如今歸大王管?”有膽大的去搭話,“俺們如今還不歸大王管呢,聽說青州這邊活多,來找個活干。”

癩頭并不回頭:“你們不種地?”

如今正是農戶們要忙的時候。

“家里那點地,哪里養得活這幾張嘴?”

“都是賣力氣,有口飯吃就行!”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