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坐在書房里的阮響此刻對應招而來的幾員大將說:“和遼地的摩擦自過年以來越來越多,看樣子就這兩年必有一戰?!?/p>
書房里燭火閃爍,大將們表情復雜。
終于有人開口說:“打是能打,不過如今養兵養民已是耗費不少,要打仗,補給糧草就要更多,恐怕”
恐怕打不起。
不是打不贏,而是打不起,打贏了,窮得百姓飯都吃不起了。
到時候宋人那邊再發難,那就真是引頸就戮。
畢竟一旦吃不上飯,什么禮儀道德都是空話,百姓又會上山落草,燒殺搶掠。
陳五妹思慮良久后說:“我來之前問過了,那巨船明年這個時候就能造好,北邊的摩擦咱們不能退讓,但真要打,還是得往后拖一拖,起碼拖到巨船回來,將阮姐說的那高產的糧食帶回來。”
其他幾人互相看看:“陳將軍說的不錯,打仗打的就是錢,就是糧食?!?/p>
“遼地畢竟有宋人這么多年的賠款,又有宋人送去的糧食,咱們的地盤到底還是小,家底不厚,這幾年存的糧食還是少。”
糧食問題是繞不過的坎,逃難來的人越多,耗費的糧食就越多,畢竟土地是有限的,適合開墾種植的土地更是有限。
哪怕如今各個村鎮都在興修水利,但糧食畢竟只能產出那么多。
“雜交糧種現在也沒什么進展。”馬二說,“靠人眼挑選雄株不育的稻子太難,想自己培育更難,樣本不足,進度就慢。”
“尤其農業方面的人才也不多,老莊稼把式會種地,但雜交糧種靠的不全是種地的學問?!?/p>
阮響微微點頭:“謝長安那邊有消息回來,我們和遼地交界處的遼國官員能被收買的都被收買了,只要遼人朝廷不下令,兩邊就還能安穩度日。”
“如今只有大同是個問題。”
大同雖然不受遼人重視,但也算在遼人的領土內,她的兵去占了,打起來只是時間問題,但要拖,就得想出拖的法子。
“阮姐,要我說,不如賣一批小炮給還不歸咱管的宋人城鎮,尤其挨著遼地的?!标愇迕孟肓讼耄耙粭l線都亂起來,遼人總不能多線作戰,到時候買咱槍炮的城鎮也要仰仗咱,不是咱們的地盤,之后也就是了。”
馬二附和道:“這法子不差,謝長安近兩年都在那邊,有他牽線搭橋,應該不難?!?/p>
阮響沒有一口答應,她低頭沉思片刻:“未嘗不可,先寫一份計劃書來?!?/p>
“遼人近日就會有動作,越快越好。”
說到底,如今限制她的,只有糧食產出。
就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時候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一旦解決,無論宋人遼人,都配不上當她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