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頭有大集!”寡言少語的高個男人將半身都探出了車窗,他在車廂里一貫是不怎么說話的,不像矮個和陳公子,兩人已經把自己的出身經歷全說了——行路又苦又無聊,除了各自的私事,實在沒什么可說的。
這話一出,便是昏昏欲睡的陳公子也來了精神。
如今他看著已經不像個公子了,衣裳成了爛咸菜,頭發蓬亂,胡子也沒辦法刮,身上帶著股汗臭味和酸臭味,眼看著除了皮膚白嫩一點,和農戶們已經沒了區別。
“前頭有村子么?”陳公子好奇地問。
這一路上他見到了不少村子,商隊有時候就在村子落腳,領頭的去跟村長協商,偶爾給錢,大多數時候給鹽和糖,那種有大戶的村子并不多,很多小地主自己一家都要下地干活,請不起長工。
一向只會看書的陳公子陡然發現,離開臨安后,似乎就很難再遇到靠土地就能供養兒女讀書的家庭了,對許多農戶,甚至地主來說,能夠衣食無憂就已經算好日子,有千畝農田的大地主在村鎮中銷聲匿跡,小地主們要摳摳搜搜的才能攢下錢來。
他這才發現,所謂耕讀傳家,實際上還是普通百姓遙不可及的大地主。
說到底,他家其實也是大地主,爹的俸祿并不多,而家里只有爹一個人當官,那點錢別說讓一家人過奢侈日子,就是人人能有體面衣裳,半個月吃一頓羊肉都不容易。
家里真正的收入,全是佃戶的租子和親戚們以及下官的孝敬。
所以他才必須娶表妹,表妹家里需要一個靠山,他們家需要表妹家里給的錢。
別的都不過是小節,并不重要。
偶爾路過大鎮,能住客棧的時候,陳公子也問楊竹書可知楊家有多少錢。
楊竹書便細數道:“家里做茶葉買賣,幾座山頭都是楊家的,當地幾乎沒有農戶,全是茶農,糧食都是買回來的,除了茶葉,還做航運的買賣,生絲買賣也有插手,聽長輩說,這些年因著阮地的緣故,生意沒有以前好做了,以前一年能有百萬兩的來往,如今落到了幾十萬兩。”
這百萬和幾十萬看著多,但也不是純利,可哪怕純利只有三分之一,也夠楊家在當地做土皇帝了,本地官員都要看他們的臉色,更何況他們還有一個在臨安當大官的姻親靠山。
所以給楊竹書的壓箱底銀子,還真是給她和陳公子的,算是給兩個小輩的零花錢。
真正給陳家的錢,絕不是區區二十萬兩。
陳公子以前不覺得這些孝敬有什么——家家都有親戚,照顧親戚,親戚回報,這都是正當的,不該被指責的,但仔細問過后他才恍然,這不就是官商勾結嗎?
甚至因為有姻親,親戚這一層關系,官商勾結得更為緊密。
楊家壟斷了一地的茶葉生絲買賣,其他官員的親戚們在各地又是什么地位?
百姓只能仰仗他們的臉色求存。
他爹在朝廷里甚至還有清官的名聲,可想而知,如今的朝廷已經烏煙瘴氣到了何等地步。
怪不得黎大官人以為這天下遲早是阮女的,朝廷積重難返,已然無力回天,這上上下下誰人肯放棄這樣的好處?真正做清廉的青天老爺呢?
即便有有識之士,想要力挽狂瀾,甚至考上了科舉,當了高官,也沒辦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