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389章 (第1頁)

宋國去國,這樣的大事卻仿佛只是向汪洋中投入了一顆小石子,沒有引起太多波瀾

而在邊關,百姓們卻因為曾經要防著宋國給遼國借道而駐扎下來的阮軍要離去而嚇得日夜難安。

“真的要走?不能吧?”

“以前咱們名義上還是宋國管的不見他們走,怎么如今咱們也算阮人了,他們卻要走?!怎么有這樣的道理!”

“不該的呀!他們走了,豈不是又要亂起來?”

“好不容易才好起來的日子呀!”

百姓們猛然爆發了巨大的熱情,把他們留下來!把大軍留下來!

那可是近萬士兵,他們是有錢的!多少百姓靠著這些士兵吃喝?他們那糟糕的手藝也只能賣給這些當兵的了!這些兵走了,百姓去哪里掙錢?

軍營被圍住的時候,守將還以為民間嘩變,要為宋國報仇呢。

于是他嚴陣以待,想著無論如何都不能損失一兵一卒——喬荷花被調走,他好不容易接任,千載難逢的機會,要是出事,他真是萬死難辭其咎,不被一擼到底都算是官府開恩,更別說往上走了。

但他也不能下令讓士兵對百姓開槍。

這些百姓一看就不是什么土匪宋兵,只要看一眼就知道他們都是極為普通的小民。

雖然邊關的日子比以前好了許多,但這里的百姓仍舊剛能果腹不久,他們吃不起油水的飯菜,肉一年也吃不上幾回,唯一能常見的葷菜,大概就只有水蒸蛋了,于是一個個無論老少都精瘦得嚇人。

面對這樣的百姓,守將只能和他們僵持。

偏將給他出主意:“這附近的地主鄉紳都被咱們打得差不多了,恐怕不能尋他們來幫忙交際。”

和百姓們直接交流十分困難,因著每個人的訴求都不同,甚至連組織語言的水平都參差不齊,派人出去問,百姓們七嘴八舌,這人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我倒是想起一個人。”偏將,“徐細柳,將軍可還記得?”

守將回憶了一下,他看向偏將:“我記得她是做羊毛買賣的?”

偏將糾正了一下:“她做的不是羊毛買賣,是羊毛制品。”

守將:“制品二字,我說來總覺得奇怪。”

“她如今很有聲勢?”守將,“此地百姓肯信她?”

偏將笑了笑:“將軍不管庶務,不知道此女如今在此地的名聲赫赫揚揚。”

守將來了興趣,讓偏將細說。

“若她只是掙錢,不過一豪商而已,莫說咱們,就是百姓也絕不會高看她。”偏將,“但她這些年掏錢修路,又照顧孤寡老弱,建了孤兒院,自己都養了十多個孤兒,宋國去國當日,她還支了攤子施粥施糧。”

守將點了點頭。

他們其實也不在乎這個叫徐細柳的女人是真正的大善人還是邀取名利。

只要現在她有用就行。

至于她是好是壞,那是女吏和官員們要分辨的事。

新修的呂宅里,徐細柳正在喝茶,她如今的日子很好過,長子已經成人,現在正在她手下做事,小女兒被她送去了青州讀書,丈夫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在發現妻子很有本事之后立刻躺平,每日就是樂呵呵的到處轉轉,聽別人恭維他。

不過雖然攢下了不少家業,但徐細柳從不請仆人,于是新宅建的不算大,一家人打掃起來很快。

家里人少,清靜。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