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座偉城,比之當年那艘巨船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藤原得悟踏上了新都城的大街,他不由抬頭遠眺,當看到那棟與眾不同,大到令人瞠目結舌的政務樓時,他幾乎要忍不住躬下腰去。
幸好他出使了——幸好出使的是他。
否則見不到這樣的景物,豈不是抱憾終身?
“你可曾見過這樣的樓?”藤原得悟回頭問身后的人。
身后的人似乎愣了愣,隨后老實的搖頭:“未曾,即便是太原我也沒見過。”
藤原得悟有些得意:“若不是跟著我,恐怕你也難得一見。”
靜子點了點頭,她如今看起來已經完全是個漢女了,在都城建造的時候,她拜別了如師如母的周景玉,跟著使團回到了倭國。
但她不是從譯語者變成了仆役,而是從譯語人變成了“顧問”。
并且是有阮地官府背書的,管主任親自給她作保。
她回到倭國去,是要協助藤原氏“變法”。
自然不會一上來就將天皇殺了,告訴百姓——沒天皇啦,大家自由啦!
那藤原氏就是真的瘋了,天皇的命不要,自己的命也不要了。
而是先幫著藤原氏建起面向平民的學堂,雖然只是在京都,但在這個學堂上學是不必交錢的,甚至學堂還包飯,只是名額有限,沒有點人脈絕搶不到。
靜子就是其中唯一的倭人老師,別的老師都是高價請來的漢人。
倭國從來沒有自己的文字,對他們來說,老師們教繁體字還是簡體字都不重要。
雖說他們也一直以“漢家學生”自居,也和儒生一般推崇高深的書籍和文字,但這次教的是平民,那么教他們簡化字反而更好,他們仍舊能以自己寫正體字自傲。
藤原氏自然不會收女學生,這叫漢人老師們很不滿,既然要變法,那自然要全然的學習阮地,否則何談變法?
藤原氏也有話說:“固然貴國珠玉在前,但我倭國自有國情在此!若叫女人入了學院,可知我藤原氏會有什么樣的名聲?遭受多少攻奸?倭國不是我藤原氏一家之國!只得徐徐圖之。”
靜子已經不再是曾經只能躲在周景玉身后的小女孩了,她真正變成了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人,于是她也清楚了自己的使命,明白了阮地為何會支持她。
藤原氏很尊敬她,甚至在藤原氏內部商議的時候,她是有一席之地的!她也能坐著和他們一起吃喝議事,而不是站在一邊,如婢女一般。
藤原氏對她的尊敬自然不是因為她是藤原得悟帶回來的。
藤原得悟還沒有那個本事。
而是阮地對她的認可,有她在,管主任就會派人來協助,許多原本不賣給倭國的東西也能松松手。
一開始靜子想不明白為什么,對阮地而言,她不過是個卑弱的倭國人,她沒什么力氣,也沒什么學識,或許比平民強一點,但比不上周景玉,更比不上管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