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184章 (第1頁)

“誰說不是呢!”蔣晴這不是附和,是真的有感而發。這話算是說到她心坎里了。這幾年物價飛漲,唯獨工資不漲,她也曾考慮過讓銀行里的錢活動起來,但說到投資,又是兩眼一抹黑。

“我可不是鼓勵投機取巧。”吳先生像是看透了蔣晴的心思,又推了推眼鏡,“投資也講人品、講眼光,更講自律。見過大風大浪的企業家,最后能留下來的,都是舍得分配、懂得管理風險的人。錢只是工具,歸根結底是幫你實現更高質量的生活——讓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子孫后代有所盼。”

蔣晴很想給吳先生鼓鼓掌。讓你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子孫后代有所盼——這不就是她日日夜夜擔憂的嘛:“您說得太對了。人到晚年,想要的其實很簡單,無非是活得健康,死得體面。可這兩點,缺了錢都白搭。像您這樣,懂經濟懂投資的,錢放在手里能生錢,但這錢放在我自己手里,就只剩下貶值了。”

吳先生笑著擺擺手,手上那枚袖扣在夕陽下反出一小點光:

“這不難。你若把錢看作一顆種子,就該想著怎么讓它發芽、開花、結果。種在自己最懂的土地上,哪怕慢,也不會白費;一味藏在褥子底下,那是拿自己的明天抵押今天的安全感。人和錢,都該活得有點盼頭。”

蔣晴表面不露聲色,心里卻忍不住開始琢磨,怎么才能從吳先生那套出些發財的路子。畢竟用票友們的話說,像他這樣級別的人,能跟他們聊投資,已經算是“屈尊”了。比起吳先生投資掙錢的本事,她更佩服人家的體面。到這個歲數了,能把日子過得體面,是門學問。

吳先生口中錢生錢的理論,倒是把她心里那點藏著掖著的焦慮撩撥起來。人老了,更怕被生活算計,所以對理財的“新學問”才格外上心。她不是貪小便宜的人,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別人口中所謂“發財的路子”也沒少聽,但不管是股票還是投資,她都敬而遠之。那些曾經能讓人一夜暴富的“神話”,她早已看透了套路。但這會兒,聽吳先生這么一講,卻覺得“理財”這兩個字忽然變得有盼頭、有溫度起來。

錢,不再只是個數字——成了她心口一粒撓不著的癢。蔣晴這么多年自詡清高,不攀不附,最后還是被一股淡淡的雪茄味繞住了心思。

一連幾天,她開始失眠。心里反復琢磨,錢生錢這事兒,靠不靠譜?是世道變了,還是自己老了?她心口那粒撓不著的癢,越撓越癢。她轉頭跟老伴說,剛開了個頭,就被劈頭蓋臉的頂回來:“別搞這事啊,都是騙子!”

她一扭臉,給他個后背,懶得跟他爭辯——道不同不相為謀。

那些天,蔣晴看菜價、看賬單,心情愈發復雜。她甚至懷疑,是不是這輩子都注定守著這一點老本,進也進不去,出也出不來。突然明白,錢這東西,攥得太緊了也疼,松得太快了也怕。

夜里做夢,她又夢見吳先生給她講課了,說的還是那句話:“錢和人一樣,都不能死守。”他手上的那枚袖扣變成了一顆種子,真的發芽長高結出果子。吳先生摘了一顆遞給她,還不等嘗,夢先醒了。

這回,蔣晴拿定主意了,不管老袁支不支持,自己得先嘗嘗這個果子。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