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50章 (第2頁)

她兩輩子,向往的都是世外桃園的農耕生活,京城太繁華,不在她選擇之內。

周氏的話說完,房間里陷入安靜,大家誰都不說話,幾個小的沒主意,李老大話少。

吳氏一切聽自家男人的,也知道自己就是一個村婦,最遠去鎮上趕集,提不出什么建議。

所以大家最后又將目光集中到了家里的頂梁柱,老太太身上。

“你們知道,我們家的祖籍在哪里嗎?”

老太太拿起了旱煙袋,點著火,抽了一口。

煙霧中,她的的眼睛里滿是回憶,幽幽的對著滿地的兒孫問道。

幾個小的和兩個兒媳都一頭霧水,祖籍?他們家的籍貫,不就是這里嗎?

吳氏看向自家男人,李老四搖頭,他也不知道。

“兒子還記得,我們家的祖籍,在千里之外的濟州府,清丘縣李家村。

我跟二弟五歲,三弟兩歲的時候,朝廷下令戍邊移民。

我們家隨著戍邊的軍隊來到北境,走了很長的時間。

老四老五,就是到了小河村第一年生的,算起來,已經二十二年了。”

李老大的聲音響起,虧得五歲時候的事情,他還記得如此清楚。

“是啊,二十二年了!千里迢迢,我和你爹一次都沒有回去過。

你爹一直都想落葉歸根,但他回不去了。”

老太太又抽了一口煙,心中想起了去世的老頭子。

二十多年前,當年的圣上還是先皇的時候,為了抵御漠北異族,決定在北境駐軍。

頒布了戍邊移民令,不僅派十萬大軍駐守邊關,還在各個州府,強制抽調了十萬鄉民,來北境墾荒種田。

當時村里十戶抽一戶,被抽中的就有他們家,老頭子還有一個弟弟。

已經十六歲了,正在縣里的學堂讀書,婆婆年邁體弱。

老頭子不忍老娘和弟弟受苦,就跟婆婆商量,立即分家。

這樣一來,婆婆和弟弟就不用移民北境通州,但一家人卻分隔兩地。

山高水遠,從此斷了音信,也不知道,現在婆婆還在不在人世,小叔子現在怎么樣,也應該兒孫滿堂了吧?

“娘是想回祖籍,投奔本家?

可是千里迢迢,這些年叔叔家跟我們音信全無,他們會接納我們一家嗎?

另外,我們不等二哥和五弟了嗎?”

李老四聽出了老娘的意思,但還是有些擔心。

“四弟,我認為娘的安排可以。

濟州府雖遠,但是你想想,離漠北人也遠啊。

現在我們是難民,去哪里都是人生地不熟,都不會被輕易接納。

回祖籍至少還有同族之人,血脈相連,總會比陌生人強。

濟州地處中原腹地,土地肥沃,是大周朝的富庶之地。

就算叔叔不愿意接納,我們憑借自己的雙手,也一定能重建家園。

路程雖遠,但去京城路過濟州,我們可以跟濟世堂同行,安全也會有保障。

至于二伯和五叔,可以求何掌柜幫忙傳信,告訴他們我們回了老家,應該不是問題。”

周氏分析的頭頭是道,心里想著,只要不去京城,去哪里都行。

最后大家大家統一決定,回老家濟州,老太太剛要讓李老四,去找何掌柜說明情況,就聽見街上亂成一片。

傳來漠北人殺了駐軍守將吳卞,就要殺進城的喊聲。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