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有田在旁呵呵笑著:“這孩子有些怕生,人前都拿不出手,您二老別見怪,呵呵呵。”
陶氏板著臉看過去:“這是我的親外孫女,說什么拿不出手的話,你要是平日多帶她回來看我們,她怎么會怕生?”
麥穗聽娘說得不客氣,咬著嘴唇不知道說些什么才好。
她已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回過娘家了,不是不想回來,婆婆每次都有借口不許她回來。就連過年都是讓吳有田一個人過來送年禮,連孩子都沒讓帶。
麥穗在婆婆面前百依百順慣了,婆婆說什么就是什么,硬生生拖到現(xiàn)在才有機會回來看看爹娘。
自古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閨女在人家家里,婆家人不讓回來,是不能隨便回娘家的,老兩口即便再想閨女也是沒有辦法。
姚麥穗嫁到了十幾里外閆家塘的老吳家,吳家家境比較殷實,丈夫吳有田上過幾年私塾,是個識文斷字的,如今跟著他爹做著倒騰糧食,棉花的生意。
當初兩家結親的時候姚家屬于高攀了,吳家看上姚麥穗的相貌和品性,而姚家老兩口看中的就是對方的家境比他們好得多,女婿又是個會做生意的,因此當年麥穗嫁過去的時候,老兩口再三囑咐閨女要賢惠體貼,孝敬公婆。
剛嫁過去那幾年還好些,逢年過節(jié)總能回來那么幾次,后來隨著姚家的日子過得愈來愈拮據(jù),吳家人便不大登門了,也不允許麥穗回來。
這次還是吳有田在外頭跑生意的時候,聽人說老丈人家最近好像發(fā)了,還開起了什么作坊,回去一說,吳家老兩口這才叫兒子帶著她們母女回來看看。
何氏跟劉氏一直對麥穗印象很好,兩人一回來就上前熱情招呼小姑子,包氏則打過招呼就在麥穗對面的炕沿坐下,眼神在炕上的三個人身上來來回回打量著。
“既回來了,好好上炕做著,爹跟娘可想你們了,常在我們跟前念叨呢,嫂子這去給你們做飯。”
何氏跟劉氏說著就起身準備去廚房,麥穗慌得急忙下炕,被陶氏一把攔住:“到家了,跟你嫂子還客氣啥,好好坐著跟娘說話!”
何氏跟劉氏也攔著不許她下炕,麥穗只好重新坐下,不好意思地沖包氏笑笑,包氏屁股都沒動一下,只當沒看見兩個嫂子出去。
“這是果兒吧?長時間不見快長成大姑娘了,還是三嫂會養(yǎng)孩子。”
吳有田目光落在包氏娘倆身上嘿嘿笑道。
包氏抿嘴一笑沒有跟他說話,果兒則聲音脆脆地叫了聲“姑姑、姑父”。
姚麥穗趕緊答應著,看著小姑娘身上嶄新的櫻桃紅繡著花紋的細棉夾襖,鮮亮的顏色襯得一張小臉水靈靈的,一點沒有鄉(xiāng)下女孩兒的土氣,麥穗越看越喜歡。
要說她這幾個侄女相貌都不差,長得最好就要數(shù)果兒這個丫頭了,如今快兩年不見,越發(fā)出落得稀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