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268章 (第1頁)

至于綠豆糕,果兒決定自己做。

前世她可是很喜歡吃綠豆糕的,小時候每年都跟奶奶一起做,有一年還特意多做了一些拿到鎮子上去賣。

綠豆糕的做法很簡單,先將挑好的綠豆煮熟,去皮曬干,然后在自家的石磨子上磨成粉末,加上一點白糖,少許豬油,揉搓成一團,用刀切成小塊小塊的,摁進做豆糕的木頭模子里,倒出來成型,最后上鍋蒸熟就可以了。

果兒提出在家里自己做綠豆糕這個想法,全家人沒有不贊成的,這樣的好東西她們家還沒有自己做過呢。

何氏、劉氏都是廚房里的巧手,即使沒有做過,知道了綠豆糕的做法,便也有了躍躍欲試的沖動。

于是把老宅的麥穗母女也叫回來,大家聚在一處做綠豆糕。

陶氏盤腿坐在炕上,對著窗戶縫香包,旁邊的笸籮里堆滿了五彩的絲線、各種顏色的小碎布,還有幾個紙包,里面是用來裝香包的花草香料。

往年端午期間孫子們帶的香包都是她親自縫出來的,當然,只有兒子、孫子們有,其他人是沒有資格得到的。

今年她悶聲不響準備了一大堆做香包的東西,打算給家里每個人都做一個出來。

身旁的琉璃窗打開著,她能聽見廚房里傳來嘰嘰喳喳熱鬧的聲音,那是女兒、兒媳們帶著孫子孫女在做綠豆糕。

陶氏低著頭一針一線縫她的香包,趁著白天光線好,她要多做出來幾個,省的晚上點燈熬油的費眼睛。

端午前夕,大爺爺姚誠義親自帶著兒子兒媳,提著一籃子節禮上門來了,這讓姚家人簡直受寵若驚。

如今他們家在村里的地位節節攀升,可是無論輩分還是資歷都無法跟姚誠義家比肩的,往年都是他們家先上門給姚誠義送節禮,不光因為姚誠義比姚老爹更年長,最重要的人家有兩個分別當村長和縣衙捕頭的兒子。

這回姚誠義帶著兒子、兒媳,早早上門給姚老爹送節禮,其實是有賠禮的意思。

姚四柱的親事是他兒子姚福田先提出來,兒媳白氏給保的媒,結果最后鬧成這樣,他們一家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才趁著端午提早過來送節禮,借以緩和兩家的尷尬。

對于姚四柱的婚事姚家人的確受了不小的打擊,但是姚老爹是個明白人,知道此事怪不到村長一家頭上,畢竟人家也是好心,因此對于姚誠義的來訪很是高興,老哥倆坐在一起說了半天的貼心話。

隔天,姚老爹帶著老大兩口子和姚四柱,拎了一份更重的節禮到姚誠義家去,兩家人的關系比之前更加親厚。

村里和親戚之間的節禮好送,每家都是二十個不同口味的粽子、一包自家蒸的綠豆糕、一瓶雄黃酒,再割上五斤豬肉,就是再豐厚不過的大四樣了。

給幾個兒媳娘家的也是如此,當然,幾個兒媳現在都有自己的私房錢,想要給娘家再貼補些別的東西,老兩口也不會過問。

叫人頭疼的是給城里穆大娘和張掌柜那兩處的節禮,不過,這兩處應該叫回禮,因為那兩家已經派伙計,給他們提前送來了節禮。

兩家這回送的節禮一如既往的豐厚,所以他們家要送的回禮,除了跟別家一樣準備的大四樣以外,必須得另添上兩份才能拿得出手。這讓果兒頗費了一番腦筋。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