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縣令越聽心里越激動,這東西能吃已經驗證過了,等稱出畝產量,再看看是否值得全縣推廣,但愿不要讓他失望。
之后的天氣接連晴好,人們頂著火辣辣的秋老虎繼續(xù)收割其他的成熟的農作物,打谷場上的玉米也在曝曬下很快干透了。
村里的打谷場鄉(xiāng)親們還要曬麥子、揚場,所以曬干后的玉米就全部運回姚家大宅里,等沈縣令帶著人手再次過來時,便可以當著他們的面剝玉米粒,然后稱重了。
院子里擺出十幾個大笸籮,十個人一組圍著一個笸籮,先從禿了葉子的散玉米剝起,拿一個錐子沿著一排玉米粒錐下去,等錐出一條縫,再從縫隙處開始剝就好剝多了。
等剝完幾根后,還可以拿著剝過的玉米芯子當助力使勁搓,這樣玉米粒也能紛紛掉落。
果兒圍著這些笸籮轉的有些頭暈,她要做好技術指導,玉米尖頭出往往有干癟的玉米粒,得提醒大家淘汰掉,不要搓進笸籮里。
沈縣令這次帶來的官差都排上了用場,給他們也分派了幾個大笸籮跟著大伙兒一起搓玉米,這樣速度就更快些。
每剝滿一笸籮玉米,便有專門稱重的官差過來過秤,再把稱好的玉米倒進大袋子堆放起來,旁邊一個師爺打扮的人拿著紙筆不停的寫寫畫畫,做好記錄。
若是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那師爺臉上的表情,從一開始的從容淡定到不可置信,再到睜大了眼珠子一遍遍爬到秤上查看,唯恐中間出了一點差錯。
剝玉米其實一點兒也不輕松,比起在地里收玉米還要費時間,所以姚家今日專門停了其他的活,盡可能安排人過來剝玉米,加上沈縣令帶來的人,近黃昏的時候,所有的玉米總算剝完并且稱重好。
師爺帶著縣衙的人把裝好的玉米全部秤完,這會兒拿著算盤神色肅穆地坐在那里開始計算。
所有人包括沈縣令在內,都眼睛一眨不眨地站在那里,一個個表情緊張又嚴肅地等著最后的數(shù)據(jù)。
噼里啪啦的算盤聲終于消失后,師爺顫抖這聲音報說:“一共裝了二百六十八袋玉米,稱下來玉米總重量一萬三千三百九十五斤,十五畝地的產量,算下來每畝地,八百九十三斤!”
在場的所有人都豎起耳朵,靜靜聽著這一連串的數(shù)字,腦子都有些懵。
沈縣令緊鎖著眉頭不確定地問:“畝產多少斤?”
師爺再次肯定道:“八百九十三斤。”
沈縣令回頭問姚老爹:“確定是十五畝地?”
姚老爹一雙老眼睜得更大:“當然,草民哪敢欺瞞大人,縣衙的官爺來親自量過的,那天在地頭收玉米,大人親自看著的,還有那么多的官差跟鄉(xiāng)親們,這哪能造的了假?”
沈縣令緩緩點頭,這東西果然高產。
眾人從震驚中回過神來,都有些不可置信,當下麥子的畝產量是三百斤上下,這玉米的畝產量竟然接近九百斤,實在叫人不敢相信。要是這東西真的能跟麥子一樣當主食吃的話,那可就了不得了,相當于畝產量翻了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