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guān)燈

第160章 (第1頁)

“三千塊是多少銀子?”裴琰禮向她發(fā)問。

他今天一天都沒見過她付錢,看病、坐車、買東西、住客棧,都是她在手機上完成的。

對于這些東西要花多少錢,裴琰禮一點兒概念都沒有。

“三千塊是......”

程書宜也突然意識到要讓他對現(xiàn)代社會的貨幣有個基本認知。

對貨幣有概念,是一種安全感的表現(xiàn)。

至少對她來說,如果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對自己手里的錢值多少錢沒有概念的話,她就會很沒安全感。

程書宜從錢包里掏出一張紅色紙鈔遞給他,“這是我們這里最大面值的銀票,一百塊。”

裴琰禮接過那張錢,停下腳步,把手里的椰子放在大橋石柱上。

在路燈下研究。

“這張銀票能買多少個這個。”他指著椰子問。

程書宜也停了下來,“十個。”

裴琰禮又問:“那這個算貴嗎?”

他需要更多的參照物。

程書宜索性給他舉例對比:“你今天中午在醫(yī)院吃的那頓飯是三十八塊,我們剛才吃的那頓飯是三百塊,我們今晚住的房間是八百塊,我這個手機是六千塊買的。”

“我住院、做手術(shù)、請護工等等,大概花了十二萬塊。”

“這樣說,你有概念了嗎?”

裴琰禮迅速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新的金錢概念,又換算成銀子。

他得出一個評價:“那一月存三千塊,是不是太少了?”

自己給孩子存的教育基金被人說少,程書宜臉上有些難堪。

她急了,為自己辯解道:“那是因為我們這里掙錢太難了!”

“我之前就開了一個小客棧,生意也不太好,當然不只是我的問題,是大環(huán)境經(jīng)濟下行,大家都很難。”

“然后我還有車貸、房貸,養(yǎng)期期許許還是花我父母留給我的錢。”

民宿和民宿的那塊地都是她父母在世時就開了。

房子也是她爸媽買給她,打算等她大學畢業(yè)后讓她自己還貸。

車子是程書宜自己買的。

她家也就是一般的城市家庭,經(jīng)濟條件馬馬虎虎。

她父母意外去世時,給她留了二十多萬遺產(chǎn)。

程書宜一邊上學,一邊生孩子、養(yǎng)孩子,不能做生意賺錢。

那二十萬,她的學費、養(yǎng)孩子、還房貸,早就花光了。

旅游淡季時,程書宜甚至連帶孩子去吃漢堡的錢都沒有。

但她還是熬過來。

“我真的努力了。”程書宜咬著嘴唇,眼里是打不死的倔強。

裴琰禮不知道她之前這么難。

她在盛京城做生意,風生水起,全城的人都求著她買冰。

所以他自然以為,她在這里也是如此。

“對不起。”裴琰禮上前摟住她,“我們書宜辛苦了,以后本王來保你和孩子衣食無憂。”

程書宜帶裴琰禮在附近轉(zhuǎn)了一圈。

大學城、美食街,還在天橋上看了一會兒車流。

回酒店時,兩人又在路邊攤買了幾串烤串,邊走邊吃上樓。

“完了!”

已經(jīng)回到房間門口,程書宜突然想起來,“忘了給你買換洗的衣服了!”

都怪裴琰禮半路上抱著她煽情,害得她都忘了這事兒。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