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有人來了。”一個四歲的小男孩走到小柱旁邊。
小柱抬起頭,看到了凌風和牟麗麗。他連忙放下手中的籃子,再跑過來。
小柱稍稍有一點不好意思,頭低頭:“老師,你們怎么來了?”
凌風問:“你下午怎么不來上課呀?下午我們教了數學呢。”
小柱仍然有些愧疚,他用手指了指后面:“要照顧弟弟妹妹。”
“那你家人呢?”
“去鎮(zhèn)上搬磚了。”是真的搬磚,搬一車磚有10塊錢。
凌風看著院子的小孩,一共三個,5歲多,4歲多,還有一個2歲多。
再看小柱的手,才7歲的小男孩,一雙手就因為干活變得粗糙干巴了。
凌風看了一眼牟麗麗,牟麗麗微微地聳了聳肩,這種情況,她實在不知道要怎么辦。
“老師,你們進來坐呀。”小柱待人還是客氣禮貌的。
凌風和牟麗麗走進去,小柱就給他們搬了兩張竹子做的矮凳。
凌風從兜里拿出一把巧克力,讓小柱分給弟弟妹妹吃。
幾個小孩非常高興,咬著巧克力,又忐忑地看著凌風。
掃了一眼這屋子,沒來這里之前,他不敢相信還有人住在這么差的環(huán)境里,這簡直沒有生活質量可言,頂多就生存而已。
“小柱,你爸爸媽媽什么時候回來?”牟麗麗問。
“天黑了就回來。”山里人沒有時間概念,都是看天色。
“行,那我們在這里等一會兒,你忙你的事情去吧。”
小柱繼續(xù)去剝豆子,剝完豆子就去燒飯。
小小的身體,端著一只大鍋淘米、燒柴,添火。
燒著飯,又去起鍋炒豆子,炒青菜。雖然炒得一般,但放油放鹽,有模有樣,而且炒出來是可以吃的。
凌風看得十分不是滋味。
7歲的孩子,在北市可是什么都不會,走個路還要纏著爸爸媽媽抱一抱的。
可山里的孩子卻已經用稚嫩的身軀扛起了一個家。
凌風倒是想幫忙,不過他啥都不會,農村的土灶還是在金叔家才第一次見。
牟麗麗去幫忙燒火,但也就是坐在灶臺前往里面添根柴而已。
天快黑的時候,小柱的爸爸媽媽果然回來了,他們穿著當地的服飾,身上很臟,肩膀還能看到搬磚后留下的灰。
“爹,媽,他們是老師。”小柱出來介紹道。
柱爸柱媽見狀,連忙進來,說歡迎老師來,請老師坐下。
他們說不習慣普通話,凌風聽得很費勁,不過大概意思是懂的。
凌風跟柱爸商量:“我們來,是想讓小柱繼續(xù)上學,這個上學嘛,最好是堅持,不可以來一天,不來一天的,而且小柱也喜歡上學。”
柱爸為難:“可是小柱上學了,弟弟妹妹沒人管啊。早上就是沒有人管,一個滾下山了。”
柱爸抓起那個兩歲多的小女孩:“你看,頭都磕腫了。”
“不能克服一下嗎?由大人看孩子呢?”凌風問。
柱爸更為難了:“不能啊,我和他媽都要去搬磚,不去莫得錢啊。”
牟麗麗問:“那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呢?”
柱爸道:“爺爺奶奶在城里,跟我大哥享福去嘍。外公外婆就算了,哪有外公外婆過來帶外孫的,又不隨他們的姓。”
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