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夏姐的手藝真是沒話說,比供銷社賣的點心好吃一百倍!”
梁曉慧一邊說著,一邊又拿了兩塊餅干。
“我得拿回去給我們家老李嘗嘗。”
其他軍嫂們也紛紛要求帶一些回家。
姜知夏大方地讓大家隨便拿。
反正空間里原料充足,這點小恩小惠換來的人心,絕對值得。
正在這時,一個陌生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
“這是哪家做的點心?味道真不錯。”
“是知夏做的,她手藝特別好。”
梁曉慧熱情地介紹道。
“我是老張,在供銷社工作。”
男人自我介紹著,“能請教一下配方嗎?我們食堂的師傅對這個很感興趣。”
姜知夏眼珠一轉。
機會來了。
“配方倒是不復雜,就是普通面粉、菜籽油,再加點糖。”
她故意說得很簡單,“關鍵是比例和火候。”
“那能不能寫個詳細點的方子?”
老張期待地看著她。
“當然可以。”
姜知夏爽快地答應了。
她回屋拿來紙筆,寫了一個簡化版的配方。
用料都是本地能買到的,只是在比例和制作工藝上稍作調整。
“謝謝了,改天我讓食堂師傅試試。”
老張拿著方子,滿意地離開了。
梁曉慧湊過來,好奇地問道:“知夏姐,你怎么這么大方?這可是獨門手藝呢。”
“手藝這東西,藏著掖著有什么意思?”
姜知夏笑笑,“能讓更多人吃到好東西,不是更有意義嗎?”
她心里卻在盤算著另一件事。
直接賣成品風險太大,容易引起懷疑。
但是“賣方子”或者提供技術指導,這條路或許更安全。
畢竟,在這個年代,有一技之長的人總是受人尊敬的。
夜里,陸硯舟回來時,家里還彌漫著淡淡的香甜氣息。
“今天做什么好吃的了?”
他看著桌上剩下的幾塊餅干。
“給院子里的孩子們做了點小零食。”
姜知夏把白天的事情簡單說了一遍。
陸硯舟嘗了一塊餅干,眉頭微微皺起。
“味道確實不錯,但是”
“但是什么?”
“這個年代,太出風頭不一定是好事。”
陸硯舟的語氣有些擔憂。
姜知夏心頭一緊。
她差點忘了,這個時代最忌諱的就是“與眾不同”。
“我知道分寸的。”
她握住陸硯舟的手,“以后會注意的。”
陸硯舟看著她,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
他總覺得,妻子身上還有很多秘密。
但只要她平安快樂,其他的,他都愿意守護。
第二天一早,梁曉慧興沖沖地跑來找姜知夏。
“知夏姐,昨天那個老張真的讓食堂按你的方子做了餅干!”
“怎么樣?”
“雖然味道差了不少,但也很受歡迎。”
梁曉慧壓低聲音,“老張說,如果你愿意去食堂指導一下,他們愿意付報酬。”
姜知夏心頭一動。
這是一個新的機會。
但同時,她也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的風險。
趙嫂子那雙惡毒的眼睛,還在暗中盯著她的一舉一動。
任何異常,都可能成為攻擊她的武器。
姜知夏深深看了一眼不遠處趙嫂子的房門。
那扇緊閉的門后,究竟在醞釀著什么樣的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