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這個人也姓楊,論村里輩分兒,大春兒喊他三叔,屬于沒有出五服的族親。
楊三叔勸道:“行了大春兒、小東,老黃服軟了,打也打了,這事兒就算了吧!
sharen不過頭點地,再鬧下去,要出事兒的!”
文東見火候到了,目的也達成了,松開了黃明仁的脖領子。
“三叔替你說話了,我跟大春兒看他的面子,今天饒了你們!
再敢背后誣告耍心眼子,見你們一回打你們一回!
還不快滾!!”
下一秒,被嚇破膽的黃明仁如蒙大赦,費勁的扶起還沒爬起來的兒子,幾個人屁滾尿流的離開了挨揍現場,連地上的扁擔都沒撿就躥了。
“老少爺們們都散了吧,讓大家笑話了!大春兒,走,去水泡子釣魚去!”
文東抱拳虛晃幾下,隨后帶著大春兒也離開了現場。
等這哥倆走遠了,看熱鬧的人群還沒散呢。
其中一個村民感嘆道:“老黃家爺們四個沒干過大春兒跟小東,這倆小子干仗是真利索啊!”
“真沒看出來,大春兒平常跟個憨瓜似的,急眼了這么猛!”
“也別怪人家大春兒跟小東急眼,黃三寶自己被抓了還要攀咬人家哥倆一口,換誰誰不急眼啊!
黃家哥倆一人罰款三十塊呢,如果給大春跟小東因為攀咬被抓了,這是要讓他們兩家家破人亡的大仇!”
“往后可離著那個黃三寶遠點,自己村的人,背后這么狠,自己倒霉還要拉別人墊背,人家又沒招惹他!”
......
一場痛快淋漓的仗打完,文東跟大春兒哥倆,在后街上徹底出名了。
跟文東預期一樣,‘師出有名’的打仗,并沒有損害他們自己的形象,反而被村里人認為是有種的表現。
村外水泡子。
大春兒從兜里掏出玉米豆撒了一小把,然后也不急著下鉤,蹲在水邊跟文東小聲說話。
“東哥,剛才干仗太過癮了!黃明仁帶著仨兒子,也不中用啊!”
文東撇撇嘴:“那是你揍他們覺得他們不中用,換我,我空手可奪不過黃大寶的棍子來!
這次干仗雖然打贏了,但也不是一點沒后果。
你可得做好心理準備,消息早晚會傳回家里去,你家俺嬸子大叔,可能會收拾你!”
大春兒一臉無所謂的攤攤手:“收拾就收拾唄,我爸媽還能打死我啊!
從小我就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早就習慣了!”
文東聽完嘆了口氣:“你這話說的,我的意思是,你該認錯就認錯,該告饒就告饒,沒必要硬剛!
皮帶打了身上揭不下來,疼的是自己!”
大春撇撇嘴:“我上次買回家的豬肝,被我媽拎到我哥家去了,家里的白面,也給了我哥家一大半!
家里蒸干糧,連二合面都不舍得用,這樣的家庭,我也不抱太多期望了!
我爸我媽把我養大,我也不求別的,該盡孝我盡,但是別的事兒,我不能聽他們指手畫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