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護眼關燈

第474章 (第1頁)

周海笙沒打算特意介紹父親,反正他就是來參觀的。

他回頭看了眼背著手東張西望的鄒家輝,周海笙暗自好笑:就算你是商界大佬,在這兒也插不上手。

雖然父親沒說,但他猜得到此行的目的。

想看就看吧,保管讓他大開眼界。

今天正好是部門的周例會。

九點鐘,周海笙組織三位設計師對夏裝進行總結,并布置秋裝的設計任務。

鄒家輝答應過兒子要守規矩,所以老老實實坐在一旁。

在這間小小的會議室里,鄒家輝看到了兒子不為人知的一面。

當設計師們做完總結后,周海笙簡明扼要的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關于秋裝主題的講解,更是讓對服裝一竅不通的鄒家輝眼前一亮。

“走吧,我帶你去車間轉轉。”周海笙一早就辦好了參觀手續,這是廠里的正常流程,并非為他破例。

鄒家輝點點頭跟在后面。

到目前為止,他只看到了兒子的優秀,并不覺得這家服裝廠有什么特別之處。

如果要說優點,大概就是員工積極性很高。

直到走進車間,看到高效有序的生產流程,鄒家輝才真正對梧桐服裝廠刮目相看。

“二十個工人組成一個生產小組,我們共有三十多個小組。每個小組日均產量四千五百件,全廠日產量約十五萬件。按每月二十一個工作日計算,月產量約三百萬件。”

周海笙的介紹讓鄒家輝暗暗吃驚。

夏裝因為款式簡單能達到這樣的產量,春秋裝約三分之二,冬裝則不到一百萬件。

聽到這些生產數據,鄒家輝不禁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這樣的產量規模,通常需要上千人的大型服裝企業才能實現。

雖然他沒有親自經營過服裝廠,但作為商界大佬,他早就讓助理收集過相關行業數據,

總不能被兒子笑話自己一無所知就來參觀吧?

在車間里轉了一圈后,鄒家輝感覺臉上火辣辣的。

昨天他說的那些話,現在就像一個個耳光打在自己臉上。

幸好這些話只有妻子知道,還沒對外宣揚。

鄒家輝發現,梧桐服裝廠的生產模式與眾不同。

這種將服裝拆分成多個部件再組裝的創新方法,是否也能應用到其他制造行業呢?

走出車間時,他陷入了深思。

“爸,該吃飯了。”周海笙忙完手頭的工作,發現已經中午十二點半了,他便走過來提醒父親。

“哦,你們辦公室太熱了。”鄒家輝回過神來,隨手拿起扇子扇了扇。

周海笙看了眼正對著父親吹的風扇,明明他額頭上一點汗都沒有。

走神還要找借口,這大概就是大佬的作風?

這是鄒家輝人生中第一次吃大鍋飯。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除了當年因他人算計而失去兒子外,從未嘗過挫折的滋味。

鄒家的餐桌上從來都是精挑細選的頂級食材。

但看著面前的紅燒魚、辣椒炒肉和蒸茄子,鄒家輝卻胃口大開。

周海笙本以為父親會吃不慣食堂的飯菜,沒想到他竟然添了飯,這著實出乎意料。

下午,鄒家輝參觀了工廠的圖書室、培訓室、文體活動室,以及旁邊的學前班和技工學校。

『點此報錯』『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