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齊和沈若初在琉璃廠大部分的古玩店都轉(zhuǎn)了一圈,幾乎近半的店里都有一點收獲,如果不是快拿不下了,兩人肯定還不會離開。
回去的路上,兩人是推著自行車走的,因為買的東西不少,都放在自行車上了,這還是讓店家弄來了麻袋和竹籃。
回到家了,楊齊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讓沈若初給自己講講今天的收獲,在店里的時候,楊齊一直沒有問,可是把楊齊憋壞了。
不過,沈若初首先拿出的東西,赫然是那一對麒麟門墩。
“這一對東西有什么來歷嗎?”楊齊問道。
“我也不確定,得先看看。”
沈若初蹲在門墩前細(xì)看,突然發(fā)現(xiàn)麒麟口中銜著的銅球能轉(zhuǎn)動,當(dāng)她第三遍轉(zhuǎn)動右首銅球時,咔嗒一聲,獸首竟微微抬起,露出半截泛黃的絹布。
楊齊見此,立即湊了上去,“原來暗有玄機呀!”
展開絹布,是一幅字,
沈若初路上也露出激動之色,“竟是《快雪時晴帖》的宋代摹本,可惜邊緣朽了一點。”
“媳婦,這字有什么來歷?”
“看著這四個字了嗎?羲之頓首。”
“王羲之?”楊齊激動的問道。
沈若初點了點頭,“沒錯,就是書圣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不過,這只是宋代的摹本,但你看這筆勢的流暢度,這墨色的層次感,絕對是出自當(dāng)時頂尖的臨摹高手之手。”
楊齊湊得更近了,鼻尖幾乎要碰到絹布:“可惜,不是王羲之的真跡。”
“你還想王羲之的真跡?王羲之的真跡在唐代就已經(jīng)罕見,宋代能見到真跡的人更是鳳毛麟角,這件摹本很可能是根據(jù)唐代宮廷收藏的真跡臨摹的,你看這里,這是宋徽宗的‘宣和’收藏印,說明這件摹本曾經(jīng)入藏過北宋內(nèi)府,這件宋摹雖然邊緣有些破損,但整體保存得相當(dāng)完好。”
楊齊聽了,激動的傻笑起來,“嘿嘿嘿,這東西好呀,媳婦,看來咱們倆得經(jīng)常”
一下子,楊齊回過神來,“不行,這去一次就可以了,要不了多久,‘大風(fēng)暴’就要來了,不能再去了。”
“什么大風(fēng)暴?”
“沒什么,媳婦,你再給我講講其他的東西。”楊齊打了一個馬虎眼。
沈若初狐疑地看了楊齊一眼,但很快被手中的物件吸引,輕輕展開另一件用油紙包裹的物件,露出一方青白玉印,“你看這個,我在榮寶齋角落里發(fā)現(xiàn)的。”
楊齊湊近細(xì)看,只見印紐雕著螭龍,印面刻著‘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這這不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嗎?”楊齊的聲音都變了調(diào)。
沈若初笑著搖頭,“別傻了,這是明代仿制的,你看這玉質(zhì),是和田青白玉,真正的傳國璽是藍田玉,不過這雕工確實精湛,應(yīng)該是明代宮廷匠人所制。”
雖然不是那個正統(tǒng)性的終極認(rèn)證,但楊齊已經(jīng)非常滿足了。
“這東西得放好,明天我抽空去弄一些木盒子之類的來,而且還得放到其他地方,不能放在家里,等小川都看完后,我就把這些東西搬走。”
“好,這些東西,這幾天我先帶著小川好好看看,讓他也上上手,不能只通過我講和看書學(xué)習(x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