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頭踉踉蹌蹌地下了臺,臺下的人更加緊張了。
接下來,又有幾個人被點名上臺,有的痛哭流涕地控訴過去,有的則像老李頭一樣被人揭發,場面一片混亂。
人群中,一道身影正緊緊攥著衣角,臉色發白,想到解放前自己父親在鎮上開過雜貨鋪,雖算不上地主,但也算小有資產,此刻縮在人群最后,顯然是不愿被點名。
段主任的目光在人群中掃視,最終停留在這道瑟瑟發抖的身影上,“你來說說吧!”
那人被段主任點名,渾身一顫,在眾人注視下緩緩站起身,他叫王大發,是胡同里出了名的老實人,平日里沉默寡言,此刻更是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王大發同志,別緊張,說說你家的經歷。”段主任語氣緩和了些,但眼神依舊銳利。
王大發咽了咽口水,結結巴巴道:“我、我家以前在鎮上有個小鋪子,賣些雜貨”
“哦?那可不簡單啊。”段主任打斷他,“雇了幾個伙計?剝削過多少勞苦大眾?”
這話一出,王大發額頭頓時冒出冷汗,慌忙解釋:“就、就我爹一個人經營,連伙計都請不起”
人群中突然跳出來一個尖嘴猴腮的年輕人,“胡說,我爺爺說過,王家鋪子當年在鎮上可是數一數二的!”
王德發急得直跺腳,轉頭一看,居然是自己的小老鄉,而且自己一直以來,對他一家也還算照顧,沒想到呀,第一個要害自己的,居然是他,“那是解放前的事了,后來、后來”
段主任步步緊逼,“后來怎么了?是不是把財產都藏起來了?”
王大發連連擺手,急忙解釋道:“不是,不是,建放后,我爹就把雜貨鋪關了,到四九城當了工人。”
“好,你今天下去后,寫一份材料,交到街道辦來。”
隨即,段主任又點名了今天晚上的最后一人,李大爺發言時,這位經歷過清末民國的老人聲淚俱下地講述著舊社會的苦難,說到動情處,臺下不少老人也跟著抹眼淚。
“我十歲就給地主放牛,吃不飽飯,穿不暖,冬天赤腳踩在冰上”李大爺顫抖著掀起褲腿,露出腿上猙獰的傷疤,“這就是被地主用鞭子抽的!”
這真實的傷痕比任何說教都更有說服力。
段主任抓住時機,高聲說道:“同志們,這就是血淋淋的階級壓迫!我們要永遠記住,是誰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會議結束后,楊齊帶著楊旭回家,不過,后續像這樣的會議,肯定會經常開展。
令楊齊沒想到的是,鋼鐵廠很快也開展了憶苦思甜活動。
除了組織老工人講述舊社會的悲慘經歷,如地主剝削、壓迫外,還在廣播上播放《不忘階級苦》,歌詞描述舊社會的苦難,“天上布滿星,月牙亮晶晶,生產隊里開大會,訴苦把冤伸”。
最主要的就是吃憶苦飯,用野菜、粗糠等制作,象征著舊社會的貧困生活,參與者需吃下以示不忘階級苦。
楊齊等作為鋼鐵廠的領導,自然是要起到一個帶頭作用,即使再剌嗓子,也要把碗里的憶苦飯吃下。